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关注学龄前扶贫:早干预,阻断贫困传下去
关注学龄前扶贫:早干预,阻断贫困传下去

关注学龄前扶贫:早干预,阻断贫困传下去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6:12  点击:9

详情

  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1600亿元,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就餐条件和补助困难学生。跟踪监测表明,男女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增加1.2—1.4厘米,各年龄段女生平均体重增加0.7—0.8公斤,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学生的平均增长速度。

  但是,目前农村贫困地区还有很多儿童面临缺乏营养、缺乏亲子交流和日常照料、缺乏心理疏导干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湖南的某个偏远山村。对4岁的彭亚来说,爷爷的背篓盛着她的童年。跟着沉默的爷爷放牛、耕地,没人教她写字、数数、唱歌。摇摇晃晃的记忆中,“父母”两个字是那么生疏。直到今年,山村里有了第一个幼儿园,她的生活才有了欢声笑语。

  在10月27日第五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开幕前,摄自贫困地区的一系列视频短片令许多与会者泪湿双眸。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贫困地区儿童“失落的童年”是家庭之痛,是国家发展之困。今年研讨会的主题是“儿童早期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中国儿童早期发展问题建言献策。

  打破“贫困—发育迟缓—终生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

  “生命最初几年特别是前1000天,大脑发育最快。营养和抚育对儿童大脑发育至关重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杨一鸣表示,目前中国贫困地区儿童面临的营养不足,以及父母外出打工造成被忽视、照顾不足等,严重影响他们的脑发育。

  “研究表明,低收入与高收入家庭的儿童大脑表面积差6%,特别是与语言和决策能力相关的区域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某种程度上,贫困儿童输在了起跑线上。”她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中国民谚,已被国内外神经科、儿科的对比试验反复验证。

  会上,斯坦福大学儿科系副主任加里·达姆施塔特表示,过去10年的研究证实,脑部发展不仅基于个体基因表达,也深受环境影响并反过来改造基因。“0—6岁的孩子如果生长在贫困、孤独、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大脑会发生结构性改变,并将被改变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提出,“不公平发展早在怀孕之前就开始了”。

  与会专家一致强调:贫困导致儿童早期发展受阻,并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生理基础和社会适应能力短板。扶贫,必须从儿童早期发展入手,打破“贫困循环”。

  我国早期干预措施已取得改善效果

  中国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状况怎么样?

  “整体而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儿童发展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但在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还有4000万贫困儿童,他们的教育和营养状况令人担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贫困地区儿童发育不良的问题需引起重视。

  该基金会今年进行的一项关于0—3岁儿童发育情况的调查显示,甘肃华池县该年龄段儿童中可疑率为23.9%,异常率为19%,总数为42.9%,是上海市同年龄段儿童发育不良率的4倍。

  对3—5岁孩子语言交流、数字、概念、阅读、书写、文化认同和社交情绪等发育情况的对比调查显示,青海乐都区和云南寻甸儿童总得分只相当于上海儿童的45%。尤其是决定儿童发展的社交情绪这一项,云南寻甸为0.29,而上海是0.8。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