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在横断山与喜马拉雅山交界,靠近中印边境的察隅县,有神秘的小村庄,那儿河流密布,雨量充沛,层层梯田种植水稻,瓜果飘香······
去察隅必经德姆拉山,在这里要穿行两个小时。
从海拔4600米的德拉姆山来到海拔不足1600米的下察隅,终于感觉到一丝暖意,映入眼帘的是芭蕉林、竹林、稻田、荷塘,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诗的意境和下察隅镇的景致如出一辙。
在这里,居住着一个至今没有名字,没有族称的民族——“僜族”,因种种原因没有列入56个民族之中。
现在僜人共有5万多人,多数聚居在中印两国争议的地带,察隅县上下察隅境内约有1500多人。
“僜人”自称“达让”或“格曼”,俗称“僜巴”,传说在很久以前,世界上一片汪洋大海,德绕高创造了大地,金人阿尼加在大地上与老鹰通婚,繁衍而成”僜人”。
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叫“僜语”,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同一语支。
在旧西藏,僜人倍受歧视,被蔑称为“会爬山的猴子”、“野人”,只能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而有的僜人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
“僜族”少女从八九岁开始,就要受到父母的严格管教,不准吃牛肉、猪肉和鸡肉(但鼠肉、麻雀、鱼、野鸡不在禁止之内),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被指责为“吃肉的女人”,这对僜人妇女来说,是一种最大的耻辱。
僜人出门钱包可以不带,但是烟袋不能丢。烟袋里烟杆、烟叶盒、火柴齐全,有事没事都会把大烟杆叼嘴上。烟杆很长,多为银质或铜质,可以折叠。
“僜人”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的买卖婚姻。男方以若干头牛、猪或猎枪等财物,通过媒人向女方家求婚。女子成婚后就成为丈夫的私有财产,只有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的义务,没有支配财产的权力。
僜人村是个还没怎么开发的旅游景点,我们去的时候没多少游客,也不收门票,路上遇到一个当地小哥,很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虽然他是僜人,但普通话说的很好。我们还被邀请到他家做客。
从小哥那里我们了解到,手抓饭是僜人招待最尊贵客人用的一种食品,他们做的手抓饭鲜美可口,很受大家喜欢。僜人习惯摆放在你面前的东西能吃就吃,吃不了的他们包起叫客人拿走,俗称:“吃不了兜着走”。
吃过饭小哥带我们参观了古老的僜人族首领的屋子,房间的墙上挂着的一个个的野牛头都是打猎的战利品 。
现在的僜人生活比过去有了很大变化,随着一项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僜人新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僜人新村家家粮食满仓,牛羊满坡、鸡鸭满圈,已成为察隅县远近闻名的党建示范点和小康示范村。
“僜族”这个曾经没有名字,没有族称,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已经逐渐开始被人们所了解。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僜人”风俗的独特,而今那里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在物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到如今,“僜人”住在绿树掩映的木楼里,远处梯田层层,一幅安闲的世外桃源景象,墨绿色的原始森林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僜人,与其他中华民族一样,有着自己传承的美丽动人的故事,他们在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僜人文化,并靠着他们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在这片富饶、美丽的的绿色山谷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老叶提示:
1、僜人村位于麦克马洪线、印占线、实际控制线三线交界处;
2、僜人居住在下察隅各个村子,较为集中在沙琼僜人村,一般去僜人村就是指“沙琼僜人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