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生态富民,筑牢“幸福高墟”
生态富民,筑牢“幸福高墟”

生态富民,筑牢“幸福高墟”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7:47  点击:10

详情

  

  新华网南京11月21日电(毛丽萍)绿了花都,绿了沭阳/绿了虞姬住过的地方/绿了白杨路,绿了芦荡绿了芳草地环绕的楼房/绿绿的一支歌我们大家唱/绿绿的收获里有金色的希望……

  这是著名词作者任红举老人莅沭采风过程中写的。

  高墟,是沭阳一个镇,这里没有林立的厂房,就像任老诗中提及的那样,现在到处是金色的希望:稻浪滚滚。

  这里的水,这里的土壤,都呈弱碱性,检测结果好得曾让国际权威瑞士SGS检测机构怀疑仪器是不是坏了。碱米、苹果……高墟,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生态项目投入等举措,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奏响了生态惠民的和谐乐章,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弱碱水土,打造出高墟新名片“碱米”

  “高墟大米,香飘万里”,高墟素有“东方粮仓”美誉。

  名气在外,吸引了江苏省农科院专家。他们专程赶到高墟采集了土壤样品,并指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瑞士SGS进行检测。没想到,还闹出了一个笑话。

  “因为结果太好了,SGS检测机构以为自己检测机器坏了,说要重新取样重新检测。”高墟镇镇长张增兵透露,第二次检测,SGS检测机构不让他们送样,亲自跑到高墟随机取了水、土壤样本,结果再次显示,检测仪器没有出任何问题:高墟镇的稻田土样PH值为7.9,汞等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限量,稻田灌溉也呈弱碱性,PH值为7.6,而且不含任何重金属。省农科院研究员石志琦表示,高墟镇境内的土壤是天然的海淤土,具备碱性米种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于是高墟“碱米”诞生了!

  高墟镇办公室主任魏猛称,“碱米”是去年开始试种的,相比普通水稻,它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大约要迟20天左右,所以口感更好。

  10月底的高墟,稻田飘香,一眼望过去,稻梗还泛着青色的显然就是碱米品种了。“这种米稻梗比较硬,抗倒伏强,你看,那边都一大片一大片倒,只有碱米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张增兵介绍,高墟水稻灌溉主要依靠两条河:古泊河、蔷薇河,两条河的上游都没有工业,种植碱米前,都要委托权威认证机构SGS检测水及土壤,保证碱米质量。目前,该镇碱米已经高标准通过省农科院的检测,300多项农残检测全部达标。

  “超日标”米安全生产体系,造就了“高墟碱性米”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成为高墟镇打造出的一张新名片。谱尼检测显示,长期食用碱米,可对身体起到酸碱调节的作用。此时正值秋冬进补的时节,伴随着浓郁的米香,高墟将最新一批碱性大米呈现给市民。

  生态农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为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高墟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并利用自身土壤和水质优势,创建高墟碱米这个品牌,进一步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

  高墟镇党委书记刘志义称,原来老百姓种的稻子,一亩地是一千斤的亩产,那么卖两块钱一斤的话,大约有两千块钱左右的收入,那么现在碱米卖到十块钱一斤,这样十块钱乘上一千斤,它就有一万块钱的毛收入,“所以我们觉得农产品的品牌创建,特色发展,为农民增收,应该说,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刘学文是尝到甜头的高墟镇村民之一,他承包了1000多亩地,碱米试种时,他毫不犹豫种了100多亩。“投入10万多吧,收益可能28~29万元。”言语之下,掩饰不住喜悦。60岁的他,一直务农,他说种碱米是最划算最简单的,“什么都不用烦,生物农药都是省农科院的人定期来打。”他透露,普通水稻亩产1300斤左右,虽然碱米少一些,但差不了多少,而且单价还高,“如果碱米能保证销出去,我愿意全部种碱米。”

  据介绍,普通水稻是撒播,碱米是机插,去年试点200亩,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达1000亩,根据目前的市场,农民种植碱米,收益至少翻番。

  同时,高墟镇近年来还大力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搞好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增值,实现生产与加工的结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实际上应该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全链条延伸。”张增兵透露,在该镇的米市一条街上,投资近千万元的稻米加工企业就有10家之多。全镇新上11条全自动色选、抛光、包装等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生产的品牌大米源源不断销往国内大中城市。

  为保证自己的机器“吃饱喝足”,高墟镇多数稻米加工厂还争相与农民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收购价不仅每斤要高于周边地区0.05~0.10元,而且全部做到上门收购。仅此一项,全镇农民每户每年的种田效益就要比周边地区净增加800多元。

  镇园一体,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有污染的项目投资再多也不要!”刘志义、张增兵都这样强调。

  “当前,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趋同,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良好的生态是最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把生态搞好,生态好了,不愁项目不来!”高墟镇的主政者以独到的眼光抓住了发展最根本的环节。

  传统农业基础深厚,临港工业园新型工业基础薄弱,怎么找到一条“产业互补、特色鲜明、体系健全”的工业发展道路,其实在张增兵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镇园一体,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高墟镇的推动下,2015年,沭阳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宿迁沭阳临港工业园和高墟镇镇园合一、封闭运行。首先镇园统一规划,打造综合交通格局。其次,深化产业融合,深化提升传统农业。然后是健全产业体系,致力发展港口工业。张增兵介绍,随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的不断完善,近几年,工业园陆续引进一些体量较大的企业落户。其中江苏沂淮新材料、江苏光扬轴承等单体投资均在亿元以上。这些企业都是税源型、成长型企业,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系单一、体量不大、产业链不长的不足,为整个园区的新型工业化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下一步,将着力实施发展新型建材、传动零部件、金属加工、稻米精加工、纺织服装等五大产业,重点做大做强“新型建材、传动零部件、稻米精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依托港口形成原料、产品大进大出、通江达海的水运交通格局,并以此引进更多产业配套项目和港口特色项目。

  高墟镇领导班子表态:不管什么产业,一定会把住“环保关”,留住高墟“青山绿水”。

  张增兵说,只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临港工业园就能真正成为宿迁“四海战略”的第一方阵。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