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实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实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实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7:10  点击:12

详情

实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解读《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

  近期,农业部发布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记者就如何全面实施好《规划》,采访了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

  问:请介绍一下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规划》的发布对于推进相关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我国多样化的地理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孕育了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畜禽遗传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畜禽遗传资源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在保护中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畜禽种业综合竞争力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农业部历来重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坚持以完善制度、提升科技、夯实基础、有序开发为着力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取得积极成效,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遗传资源得到保护,一些重点保护资源数量稳中有升,全社会品种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畜禽资源数量总体下降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面临不少挑战。一是资源安全状况日趋严峻。地方畜禽品种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濒危和濒临灭绝品种约占地方畜禽品种总数的18%。二是保护能力薄弱。大部分保种场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陈旧,有部分地方品种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三是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原产地活体保护与遗传物质异地保存相结合的机制刚刚建立,还很不完备,基层人才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技术薄弱。四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对地方品种优良特性评估和发掘不深入、不系统,产业化开发利用滞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在当前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布《规划》既是贯彻《畜牧法》的具体体现,也是破解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难题的现实需要,对于加快推进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