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民族种业:改革迸发活力 创新驱动崛起
民族种业:改革迸发活力 创新驱动崛起

民族种业:改革迸发活力 创新驱动崛起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58:06  点击:12

详情

改革迸发活力 创新驱动崛起

——十八大以来民族种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宁启文 江娜 冯克 施维 宋修伟

  今年3月23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合作展上,86岁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介绍了最新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引起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五国领导人的浓厚兴趣。从“洋种子”长驱直入占领国内市场到“本土种”逆势崛起、收复失地,再到自主品种昂首走出国门、中国企业雄心勃勃参与海外收购。五年来,民族种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了完成总书记的嘱托,“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等在种业深化改革中全面发力,敢于自我革命,不断推进民族种业向纵深发展。几年来,民族种业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总目标和主路径擘画已成,发展框架和制度体系井然明晰,产业要素和品种成果跃动奔涌,为“种业强国梦”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探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创新之路。

  民族种业能不能稳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石,能不能支撑起农业转型升级的扭力?

“饭碗”要端牢种业必须强

  粮食,从来都不只是饭碗问题;种业,也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它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基石,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安危所系。

  史书记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南越国(今广东),其致胜关键就是控制其两大命脉:一个是武器,另一个就是“种子”。当时南越缺铁,汉朝下令停止卖铁给南越;同时,南越又缺种子,汉朝就悄悄将种子炒熟了卖给他们。武器原料没有了,种子又不能长出粮食,饥荒遍野,南越不战而败,被汉武帝一举消灭。

  炒熟的种子能成为一个国家覆灭的导火索,可见种子是何等重要。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近14亿人口大国而言,保障粮食安全,前提就是要坚守种业安全。只有牢牢把种业自主权抓在手中,中国人的饭碗里才能保证主要盛中国粮,这饭碗才算端得牢。

  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大规模的农业、最丰富的种质资源,也应该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最具竞争力的现代育种产业。

  责任重于泰山,使命感之下是更沉重的危机感。我国种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逐步走向产业化、市场化。但遗憾的是,在新世纪最初十年,我国种业的起步也恰逢国际种业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之时,国内种业市场放开后,民族种业发展遭遇巨大压力。跨国种业巨头的“洋种子”席卷而来,不仅震撼了国内种业市场,更警醒了种业人。

  有人将跨国种业巨头比喻成“航空母舰”,而国内种子公司则是“小舢板”。小舢板和航空母舰之间的区别不仅体现在企业的规模,还有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实力,更体现在科研体制、人才储备、经营模式、战略定位上……国外发达国家种业有着上百年的市场化历程,而我国自2000年《种子法》实施开始才真正迈入市场化进程。近百年的差距要在短短十几年时间赶上,谈何容易!

  “那个时候,我们心头都是沉重的,压力和责任很大。”玉米育种家程相文说。

  “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嘱托,时时萦绕在种业科学家、企业家的心头,这是号召,是嘱托,更是期盼。困难与差距,并没有成为妄自菲薄的理由,更是激起了中国种业人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的斗志与勇毅。

  “要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健全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筑牢种业安全根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强调。

  实现种业强国梦,是民族种业自我创新求变的关键抉择。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三个文件,十二届全国人大将现代种业立法提上日程,全面修订《种子法》,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政策扶持、健全法治保障“三管齐下”,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品种创新力和供种保障力,吹响了民族种业振兴的号角……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