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脱贫攻坚迎来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
2017,如何“撸起袖子”来脱贫
本报记者 顾仲阳
制图:蔡华伟 李姿阅
这个春节,54岁的四川南充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贫困户张守祝,终于结上了婚,过了个甜蜜的大年。去年,依靠在村里的脱贫奔康产业园种植蘑菇,他脱贫摘帽,告别了光棍生活。“过去穷,娶不上媳妇,现在一定要继续把蘑菇种好,把日子过得更巴适。”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句句入心。脱贫攻坚进入了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
推动“红包”精准落地
新一年更多政策利好,脱贫将有更多好路子
2016年10月初,广东省东莞市组织多家企业到云南省昭通市上门招工,大关县农民吴君飞顺利地成为东莞市速尔快递有限公司的一名分货工人,月收入4500元左右。
这样的劳务协作扶贫2016年已在全国推开,当年有缴费记录的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达480万人。只有提升就业稳定性,才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7年劳务协作扶贫将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努力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人社部提出,对跨省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对转岗、失业或返乡的贫困劳动力,输入地与输出地要为其及时提供转岗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再就业。
除了劳务协作扶贫,其它扶贫方式都会在鸡年送上大礼包。
产业扶贫更强调群众参与和受益。“没有真正扶到贫困户,是过去30年产业扶贫一个深刻的教训,下一步一定要设计合适的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制度,保护他们的利益。”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说,过去产业扶贫暴露出形式主义、雷同性强、短期突击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新的一年,产业扶贫重点要建立和完善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强化组织动员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易地扶贫搬迁更注重“拔穷根”。2017年我国将搬迁约340万贫困人口。中国社会研究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翼认为,异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短时间内最难脱贫,政策扶持帮助其“挪了穷窝”,后续的“换穷业”“拔穷根”工作要及时跟进,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教育扶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统计显示,我国贫困家庭孩子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27.6%,贫困家庭“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每年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仅为11%。2017年我国将启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给予补助。寒门子弟掌握一技之长就业脱贫这条路将更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