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毕大爷带着我从一楼走到了二层阁楼,里面摆放了各种中药材,那些都是彝族村民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生中药材。毕大爷把它们的名字说了好几遍,我都没有逐一记下来。
这里是巍山县大仓镇啄木郎村,被外人称为南诏最后的部落,世居着南诏皇族的后裔,至今都保存着完整的彝族文化传统习俗。这些核桃以前是熏干的,现在都是用纯粹的太阳光晒干,好吃、干脆。果盘里的罂粟是野生的,与人工种植的不一样,是村民平日里的“零食”。
村民把这个“零食”药材说了好几遍,我始终没有记住,实在惭愧。
与前面奇怪的药材一样,我注定是记不住这些“干草”的名字。毕大爷说,有些中药材是熬药的,有些是煲汤的,各有功效,把我说糊涂了。
这些中药材被毕大爷用尼龙袋、布袋摆放在地上,有些直接堆在了二层阁楼的角落里。
这些中药材被毕大爷用尼龙袋、布袋摆放在地上,有些直接堆在了二层阁楼的角落里。
图为堆在二层阁楼的中药材。
图为簸箕装晒的中药材。
图为布匹装晒的中药材。
松果壳,直接被堆在了墙角处,午后的光线足足开出了一道光。
葛根片,在大仓镇很是普遍。
粗大的葛根,在集市上很容易买到。
与前面一样,彝族和白族的朋友把这个长得像柚子、肉质却与佛手果一样的果子介绍了两遍,我愣是没有记住。
毕大爷的二层阁楼,放满了药材和各种腊味。像毕大爷这样的人家,在啄木郎村还有许多,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交通不便,这些“山货”、“中药材”都被堆积在二层阁楼,等到赶集日,就用三轮车拉到集市上卖,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