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揭秘周城村
揭秘周城村

揭秘周城村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4:28:51  点击:39

详情

周城村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落,人口8868人,几乎全是白族,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传统习俗,因此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周城古戏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戏台始建于清光绪21年(公元1895年),整体平面呈凸字形,座东向西,是抬梁构架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两檐翼角凤凰起翘,檐下饰以透雕,垂花板及小吊柱作装饰,角柱为大理石,上雕刻有“周常尚文礼乐宏模新景运,城不名武弦歌雅化庆升平“的楹联,戏台中央为藻井装饰,四周为条形图案,南北两翼照壁檐下做花空并以水墨画作装饰,十分典雅, 是白族地区独具一格的建筑,也是周城村居民节日歌舞娱乐的场所。每逢火把节竖起巨大的火把,相当热闹,其火把以多和大著称。

古戏台前广场上巨大的两棵大青树是周城村的风水树,要6个成人才能合抱。傍晚时分,周城的晚街(就是夜市)便在大青树下举行。

最原始古朴的白族民居,随便参观,没有门票之说。

四合五天井——封闭庭院形式构建的古老白族民居。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

这个“寿”字屏风很多人都不认识,不但古朴又巧妙的隔开了外人的视线。

民居造型为青瓦人字大屋顶,二层、重檐, 外墙面多为上白下灰粉刷。 这里现在已经通电了,感谢政府。

周城村还是“白族扎染艺术之乡”,这户就是 扎染人家。

染色加温的锅灶

扎染俗称扎花布,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来的民间传统工艺,已有300余年历史,是将白布按绘制好的图案用线缝扎起来,染上天然的植物染料,反复冷染浸制、经漂洗拆线后即成图案,美丽而古朴。扎染工艺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 。

原味的白族民居窗户

扎染布显色青里带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制作的工艺品既充满浓浓的民族风味,也很具现代韵味 。

民居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制门楼。 100多年的风吹雨打至今不倒, 那是修得真好,据说在泥浆里还加了糯米水,粘性很好,两层楼也不高,保存到现在不易啊。

周城村的民族服饰也是白族最地道的,至今仍能看到白族婚礼中古老而典雅的新娘装束......

垂柳莺莺,流水潺潺的世外桃源......

流连于喜洲镇和周城村一幢幢白族民家的深宅大院,感受村镇古今历史的沧桑和变迁,领略大理白族人民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仿佛在欣赏一幅幅浓缩了白族千年历史斑斑驳驳、古色古香的水墨画!这就是缘分:初相识,爱一生!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