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盛夏的吉林大地,从长白山下到洮儿河畔,翠点苍山,绿满田畴,显露着无限生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和到吉林考察时,对吉林省作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吉林“三农”工作作出的明确指示和殷切嘱托,为我们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根本遵循。
5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启动实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强力推动。
5年来,2700万吉林人民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奋力前行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
2021年6月22日,吉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主题是: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牢“三农”基础。全会强调,农业是吉林最大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吉林具有良好基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紧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吉林农业现代化建设“十大工程”,努力走出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到“十四五”末期,粮食总产量登上800亿斤新台阶,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达到400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如今,一幅农业现代化的美好新图景正展现在松辽沃野之上——
产业体系加速融合发展
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7月的松辽沃土上,放眼万里田畴,玉米即将抽穗扬花,水稻正在拔节孕穗。今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8500万亩,同比增加34.8万亩。吉林省粮食生产已连续7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粮食大省地位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进一步稳固和提升。
这两年,鲜食玉米可谓异军突起,发展迅速。这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结果。设施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全省新建各类标准棚室2.5万亩以上,园艺特产业总产值达到1370亿元,同比增长5%。
吉林德翔集团,以肉鸡加工为龙头,上连粮食生产,下带物流经销,成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正欲打造成年产值超百亿元行业领军企业。截至2021年末,吉林省国家级龙头企业54户,省级龙头企业576户,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800亿元,带动基地农户190万户以上,辐射种植业基地3450万亩,基地畜禽养殖量3.2亿头(只),带动农民增收62亿元。龙头企业质量规模稳步提升,有效促进农业经营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率先示范地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66户,建设1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206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
几年来,除了“吉林大米”,吉林省还着重打造了“吉林杂粮”“长白山人参”等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吉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抚松人参等11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并纳入中国农业品牌名录。
强化资源整合,打造园区平台。截至目前,共创建并认定了国家级特产品优势区3个、省级2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8个,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3个、省级5个。
生产体系加速完善提升
走进吉林市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万昌先导区,高标准农田平整方正,稻浪翻滚,绿波荡漾,笔直宽敞的水泥路向前延伸,大小沟渠纵横交错,绿化带整齐划一,标准的温室大棚排列有序……
5年来,吉林省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633万亩,其中,近3年新建超过900万亩。2021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14个率先示范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连续3年新建面积超过200万亩。
“藏粮于技”得到充分体现,全省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6%。
作为全程农机化示范省份,2021年,吉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率先示范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
农业信息化引领着现代农业发展。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工程,构建了数字吉林延伸农村、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信息通道,为数字农业建设奠定了基础。“吉林一号”卫星用于农业,直接为农民服务,特别是智慧农业,数字吉林建设全方位推进。
经营体系加速创新突破
今年1月2日,一个名叫“吉林省吉众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全新农业组织在吉林省诞生,这是吉林省第一家省级农业专业联合社。它的创办者是一群曾参加出国培训学习的青年职业农民。
据统计,2021年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3.12万个,同比增长16%;农民合作社发展到8.94万个,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各类龙头企业发展到260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30户,效益、规模明显提高。2021年,全省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达到2455万亩。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入组织实施农民培训“1231”工程,2021年以来,已组织8期共135名农民赴日本、韩国、法国、德国和荷兰培训;组织赴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实训2000人。截至目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099人,完成青年农场主培训100人,职业经理人培训100人,冬春培训农民及技术员114.42万人。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2021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2828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4.88%,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连续多年增长都在3个百分点以上。农安县、九台区、梨树县、东辽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50%,四平市本级、延吉市比重超60%。
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动能转换
改革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
——农村土地确权及“三权分置”改革。基本摸清农村集体耕地底数,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效释放经营权抵押、担保、入股等权能。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国家确定的3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省之一,2021年全面完成清产核资任务,全省乡村组三级共清查确认集体资源性资产1.62亿亩,已清查资源性资产1095.58万公顷。
——推进乡村治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组织推进机制。组织全省相关县、乡、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
——农村金融改革。吉林省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截至2021年末,全省累计铺设村级金融服务站1840余个,组建物权机构40余家,推动建立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基础网点600多个,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约98%。
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现代化进程
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制创新。
5年来的工作实践,构建形成了一整套的规划统领机制。在原定规划的基础上,2021年吉林省提出:到2025年,长春市和其他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3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完善的规划体系是科学的顶层设计、实施推进的统领,是时间表、路线图。
构建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省、市(州)和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横向分解到44个省直部门,纵向落实到14个重点县,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推进机制。
构建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整合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做足整合文章,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重点向9个市(州)、14个率先县倾斜和投入,实现政策的集聚效应。
构建形成了不断释放活力的改革创新机制。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做实改革举措,提高改革效能,激活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构建形成了全方位的督导考核机制。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纳入部门绩效、市(州)政府绩效、县域经济突破考核,初步建立跟踪问效、动态监管的考核评价体系。
东风万里,破浪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收官“十三五”、开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指示精神指引下,吉林人民牢记殷殷嘱托,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务实重行,正为早日实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