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第27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2018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继续举行。在大会现场,滴滴宣布启动新一届主题研究计划,诚邀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进行更广泛研究,以开放协作推进交通领域的基础性与前瞻性研究和成果转化,共同提速智慧交通领域的科研发展。
(滴滴AI Labs时空序列首席科学家刘燕教授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滴滴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提升用户出行体验、解决全球交通挑战并分享产学研合作经验。)
作为滴滴盖亚科研合作计划的一部分,滴滴主题科研计划主要通过开放业务场景,携手学术界共同发现与定义问题,合作共赢解决领域难题,以真实场景驱动新技术的革新。主题科研计划也将每年分为春季期和秋季期两个申请季。
据介绍,此次主题研究计划共开放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信号处理和地理信息技术四大研究方向的十多个课题,即日起至2021年8月19日,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均可以申请本项目,将前沿学术研究与滴滴实际业务场景进行有机结合,共同解决世界级的交通、环保挑战。
实际上,在专注解决传统交通领域的难题的同时,滴滴一直在基于自身丰富的数据积累、领先的大数据和技术优势积极携手学界为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方案。去年10月,滴滴启动了盖亚数据开放计划,面向学术界免费提供部分真实的脱敏数据资源,以开放协作支持科研工作者进行更广泛学术研究。
而除向学界开放脱敏数据资源、计算基础设施外,滴滴还先后与密西根大学、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计算机学会、香港科技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等近四十家全球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智能交通等领域展开进行探索交流,携手助推交通产业不断向前突破。此次公布新一轮主题研究计划,则是希望能与更多专业领域内的优秀专家学者展开合作,共同提速智慧交通领域的科研创新。
海量高质量数据和真实的落地场景,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以及科学研究创新的基础。在外界看来, 滴滴积极向学界推进技术开放、推广高校合作,也将能激励更多科技创新。CCF-滴滴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就表示滴滴持续向学界推进数据开放、推广高校合作,携手学界发现和定义问题,这一做法非常值得更多企业借鉴。据周傲英介绍,依托联合实验室,CCF还在联合滴滴通过滴滴主题研究计划 - 青年学者科研基金改善当前普遍存在的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现状,实现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合作双赢,形成工程和研究的相互促进,通过反复迭代,达成创新目的。
(具体申报流程与指南详见:/R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