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独家译稿】自从成立之日起的这40年里,施乐帕洛阿图研究中心(通常被称为施乐PARC,如今只叫PARC)一直是技术创新和大胆构想的发源之地。它的创新结出了累累硕果,从以太网到激光打印机和图形用户界面(GUI),我们今天使用计算机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差不多都得归功于它。
PARC在1970年7月1日成立时是施乐公司的一个部门。施乐之所以投资建立PARC是想将其作为从新技术和新概念的研发到未来新产品生产之间的一块跳板。
施乐PARC四十载大事记
“40年前,在PARC进行研究很像是在变魔术,”曾在1970至2001年就职于PARC的Robert S. Bauer教授说。“在一个政治和社会都在发生剧烈动荡的年代,我们每天是怀抱着这样一种热情来工作的,那就是要把技术从军队-工业综合体的掌握中解放出来,让计算走向大众。”
的确,施乐公司“技术第一”的文化氛围有时候会让它成为被攻击的焦点。PARC经常会因为它的一些最伟大的发明在投资收益上的失败而屡遭非议,它的发明常常会被其他公司拿去赚了大钱。(如今,PARC成立了一个团队,专门从事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但是无论如何,PARC作为一个技术创新者的声望却是毋庸置疑的。
PARC在IT和高科技产品的发展历史上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PARC最初的地址是在加州帕洛阿图波特车道街3180号,距离其今天的现址不远。2002年1月,PARC从施乐公司剥离出来,成了施乐的一家独立经营的子公司。今天,在大约2万平方米的PARC大楼中,有大约170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60多位辅助人员在辛勤地工作,寻找着制造、研发、业务流程和其他领域中各种问题的答案。
风景环绕中的施乐PARC办公大楼
PARC大楼拥有设施齐全的测试和实验场所、机械制造车间、原型设备生产车间、内容翔实的技术与商业信息库和其他文化设施。整幢大楼被优美的景色所包围,从每间办公室的窗户向外望,都能看到风景,每层楼都有几块露天的平台——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励创新思想的诞生。楼内所有的走廊和门厅都装饰着员工和当地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
在这样一个场所中,协作成了常态。柔软的沙发、大块的白板、各种小吃、烹饪区和创意玩具——从发泄球到缩微的日式园林——散落在整幢大楼的所有公共空间中,目的就是为了让研究人员能够放松,富于想象力地一起合作。
就在PARC准备庆贺它第5个十年开始的时候,我们拜访了多位在PARC的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请他们自己来谈当年是怎么来到这里工作的,以及他们对于PARC的历史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