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文|冰川思享库
正是依托网络社群,底层青年能够在虚拟空间的互动中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规则,并通过现实中与主流文化和父辈文化的对抗来得以巩固,并通过对抗的动员获得传播,从而一步步形成了独立于主流文化和父辈文化的具有抗争意识的亚文化。
对于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底层青年来说,互联网被称为“离不开” 的“第二伴侣”。
新生代农民工所使用的互联网媒介为QQ,而非承载各种公共讨论的论坛和网站,且使用方式也主要为娱乐和沟通。其中,网络游戏是他们娱乐和沟通的主要形式。
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研究,来讨论网络游戏对底层青年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C市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A的日常管理、实习制度、课堂互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参与观察,来探讨学生内部可能形成的文化,以及形成这些文化的条件。参与观察从2013年3月开始,9月结束。
我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与学校领导沟通学校的事务管理,在教师大会中旁听,并对各部门的领导进行访谈。同时进人课堂,观察课堂上学校与教师的互动。此外,我与学生们在学生宿舍同吃同住,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记录下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为了解A校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班级抽样,发放了211份问卷。本文所使用的资料包括:A校的规章制度和部分文件、对领导和教师的访谈、对学生家长的访谈,以及参与到学校和学生活动中的田野笔记,211份问卷。
C市是中国职业技术学校较为集中的一座城市。A校建立于1999年,最早是一所以计算机职业教育为主的民办职业技术学校,2010年该校转为培养微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大量进入C市的各大电子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线工人。
截至2013年,该校在校生为4000多人,分为三个年级。一、二年级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同时伴有短时间的实习,三年级整年实习。该校的学生由招生老师从贵州、四川等农民家庭招来,学生年龄在15一l8岁,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不管从家庭的阶层地位,还是从未来他们自己的阶层地位来说,这些学生都属于底层青年。该校的校训是“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以培养符合生产线要求的合格工人为主要目标。
日常除了一般的基础文化课,学校有专门的德育课,使用的材料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主。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制定了严厉的校园管理规章,对不符合规定的学生施以严厉的处罚。同时学校存在“特训”班,聘请部队里的军官对时常挑战老师的学生实行额外的军事管理。
A校学生“条件性亚文化” 形成过程
(一)A校学生亚文化的反抗性
即便如此严格管理,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老师,都对来自学生的挑战和反抗头疼不已。
我曾经分别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各抽取一个班级旁听过这个班级所有的课程,发现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只有若干个学生在听,其他的学生在聊天,看视频,打游戏或睡觉。
当老师不满批评学生时,大多数学生会顶撞老师。研究者在学生保卫处观察时发现,每天都有学生因为打架被叫人保卫处训话。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