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据法制日报报道 近期,在对手机信息市场进行暗访时,文化市场执法支队发现,一些从事手机维修、话费充值业务的商贩打着合法经营的幌子,为顾客提供淫秽信息(图片、视频、电子书)手机下载服务,涉案的店主大多以1GB收费10元的标准向顾客收取费用。这类商铺多分布在人员密集的商业地段、城乡接合部及大中专院校周边,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与以往的手机涉黄案件不同,违法人员不是通过手机网站进行淫秽色情信息传播,而是以提供手机拷贝服务的形式传播淫秽信息。手机淫秽色情信息‘线下’传播的危害决不亚于‘线上’传播,甚至危害更大。“线上”传播不仅要求手机具备上网功能,而且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上网技术,但“线下”传播要简单得多,传播的目标群体更为广泛。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查处的店主交代,手机通讯店里淫秽色情视频和图片来源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店主在互联网上的一些淫秽网站上下载之后保存在电脑里的,另一种是从顾客的手机里拷贝而来。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店主的电脑里所存的淫秽色情信息就会越来越多,从而成为一个贩黄“中转站”和“传播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黄窝”。
当下,手机涉黄是“扫黄打非”的重点,一大批手机涉黄网点被关闭,专项行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但不可否认,从全国范围来看,打击的重点目前仍是网络运营商及其在网上传播色情淫秽短片、图片等,即打击的重点还在“线上”。而根据分析判断,手机涉黄“线下”传播在全国各城市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危害不亚于“线上”传播。况且,专项行动挤压了“线上”生存的空间,极有可能会加剧“线下”传播的速度,如不严厉打击,恐成失控之态。因此,手机扫黄,需要“双线”作战,“双线”联动,各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协同作战,“线上”、“线下”一起打,应用各种手段,加大侦查打击力度。
同时,执法部门也应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举报、全民监督的局面,让手机涉黄无处藏身;而打击惩戒的相关规定也应抓紧制定,对审理“扫黄打非”案件工作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加紧研究,及早出台措施,加大惩戒力度。
另据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交出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第一份“成绩单”。专项行动开展两个多月来,针对手机网站接入、服务器层层转租、手机代收费等5个涉黄关键环节,3家基础电信企业共排查178万个网站,关闭了万个未备案的网站,发现并关闭涉黄手机网站11691个,手机涉黄问题已得到“初步治理”。(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