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由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和腾讯等联手设立的中国首家网络保险公司——— 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于11月6日正式开业亮相。在互联网金融备受瞩目,以及传统金融机构深感危机之际,“三马同槽”涉“险”格外受业内外关注。有媒体表示,众安保险的开业,标志着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的深度融合进入到全新阶段。
在对众安保险成功抱以信心的同时,笔者希望三马包括监管部门在内都要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首先,在网络保险公司业务拓展上将面临较大挑战。这与腾讯、支付宝代卖保单不一样。代卖保险一般都是保险公司出售的标准化合约,而且,线下有实体保险公司做勘察和理赔事宜。而众安保险总部在上海,目前仅80多名员工,而面向的是全国客户,如何保前勘察和保后维护观察以及出险后理赔,都是挑战。如果仅仅局限于上海本地业务,那就失去了网络优势,而且业务局限性很大。
虽然马云信心满满,说“保险没有什么难的”,但实际做起来要比阿里小贷公司、支付宝和阿里融资性担保都要难。网络金融的优势在于两大方面:一是网络平台上的巨量客户,比如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就有用户5亿多,腾讯微信和Q Q也有几亿客户,但是,这些客户对保险的线上需求量大小尚很难说。二是大数据分析网络金融的优势,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挖掘出哪些客户需要保险、效果如何也很难预料。
同时,保险业刚开始是烧钱的行业,无论寿险还是财险,业内人士有测算认为,烧钱阶段最少需七八年时间,这段时间只有投入,几乎没有盈利,成本和收益能够持平就很不错了。网络保险公司前景的不确定性也许更大,在公司财务经营上需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中国内地保险行业率先放开,市场化程度很高,竞争几乎进入白热化阶段。可以说,保险市场已经被厮杀得成为红海,在这里站稳脚跟不容易。
其次,网络保险公司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挑战。从此次众安保险审批速度之快的确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和肯定态度。一般来说,金融机构审批最复杂、时间最长、要求最高最严格,特别是对于没有先例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审批会更加慎重。然而,众安保险仅仅筹备9个月就领到了开业牌照,这种速度显示了“三马”的“能耐”,更显示监管部门抱有开放的心态,鼓励企业创新,倒逼监管创新。但毕竟这种形式的保险企业国内从来没有过,监管上包括制度和法律基本处于空白。可以预料,众安保险业务开展到全国后,必然会遇到业务发展与目前监管政策的冲突。比如:目前是属地监管,而众安保险总部在上海,业务触角在全国,一旦在上海以外地区发生保险业务包括出险理赔等,监管应该属于当地监管部门,而当地却没有众安保险机构,如何办?一个出路是由股东之一的平安保险机构代理,但代理终归是代理,法律上的民事责任等还应该由众安保险负责。监管制度滞后,对网络公司有效监管政策处于空白点,这是网络保险公司诞生后给监管部门、监管制度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最后,对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本身也是一种挑战。目前,这两家公司在互联网金融业务推进上最为积极,已开展的金融业务越来越多,已经对其包括管理能力在内提出了挑战。毕竟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防控等都非常复杂,并不像马云所言“没有什么难的”。最为关键的是,目前阿里巴巴和腾讯在金融业务上小贷、基金、支付、代理金融产品、融资性担保、商业银行和保险等四处开花,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和好征兆。从目前来看,除阿里小贷有明显效益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外,其他阿里金融业务概念化炒作较为严重,实际效益效果并没有显现出来。包括腾讯发起创办银行、传言阿里申请网络银行等至今都没有看到实质性进展,尚缺少能够真正发挥互联网金融威力的空间所在。余丰慧(知名财经金融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