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团购,很快从沸腾走到冰点。
2010年创新,2011年扩张,2012年调整。每年一个光景,到如今拉手网IPO宣告失败,24券因投资方与创始人矛盾升级而关闭,团宝网关了又开,几乎每一个团购网站都在经历裁员、降成本的过程。
团购,也很快分出了阵营。
一边是以美团网为代表的“先做规模后盈利”的亿元俱乐部;一边是以满座网为代表的“先盈利后做规模”阵营。
据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透露,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团购网站的前十家开始逐渐分化断层,市场份额排名前5的团购月营业额超出2亿,而层级在1亿到2亿之间的团购网站已经消失。但是交易额越大亏损也越多,这就像紧箍咒一样困扰着所有的团购网站,对于资金不够雄厚的满座、高朋、嘀嗒团、千品网等,都选择了先生存、再扩张的经营战略。
满座网CEO冯晓海
团购网站的前途在哪里?亿邦动力网联系了诸多团购网站创始人。其中,满座网CEO冯晓海表示,所谓寡头理论在团购行业并不适用,如果能够发挥好地域优势、在对团购模式进行升级的同时做好精细化运营,很多团购都能够活下来,并且活的很好。
小团仍有生存空间
亿邦动力网:团购是不是到了不变则死的地步?
冯晓海:有些团购网站的调整从2011年年底就开始了,今年则是各家都在做调整,虽然思路不同,但是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不再烧钱,转向以盈利为目标。
收并购是今年的一个趋势,行业里最新的消息是有一家TOP 10的团购网站已经被一个大型集团企业收购了。
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一些地方性的小团在眼看着就快活不下去的时候,突然找到了导流量的方法以及几家可以长期合作的商户,在运营的过程中注重规模控制,就又活了过来,甚至开始盈利了。
亿邦动力网:倒闭的将会是多数吗?
冯晓海:以前有很多人都在讨论二八定律、寡头原理,但是团购行业是不会出现最后只剩两、三家的情况的。
团购扎根本地生活服务,它的地域性特别的强。虽然满座现在在全国三、四十个城市都有分站,但一定会有其他小团购在某个本地社区做,它们并不惧怕满座这种全国性大网站。
有特色的小团的生存空间还是有的,只不过投资人看不上地方性团购,他们一般投资像满座这种全国性团购网站。因为大型团购在互联网上会产生规模效应,它的优势在于广告投放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投资的效率也更高。但团购是一种O2O的模式,它的另外一个“O”在线下。不可否认,大型团购要在线下击败一个本地的小团,还是很难的。
亿邦动力网:为什么垂直类团购最后都做成了综合?
冯晓海:垂直类的团购网站一直在减少,因为仅一个行业不足以让这个事情做得更大。有些品类,比如电影票的团购,毛利很薄,其他高人气的项目就变得极具诱惑力,这也促成很多垂直团购将业务拓展到其他品类。所以,全品类是团购的另一个趋势。用户的需求是多样性的,过于强调垂直会让它的发展速度受限。
要活下去 就得改变
亿邦动力网:团购最近都在求变,是不是说团购这种模式原本就有问题?
冯晓海:靠单一的团购业务支撑,企业走得很辛苦,所以在这一模式普及之后,就要进入升级状态。
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做创新,比如我们看到餐饮行业有了电子菜单和在线预订的外卖,旅游行业的艺龙在今年年初开始发力。
我更倾向于把这种创新称作“升级”而不是“转型”,因为团购还是在做本地服务电商化这件事情,这个是不会变的。现在这批团购网站思考的是团购业务接下来的延伸服务,如何为上下游带去更多的价值,这是要靠创新去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