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不仅为城镇人口提供大量农产品,同时,机械化、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也会导致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从而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此外,农业生产率提高带来农业人口收入水平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也为城镇化提供了持续发展动力。
目前,我国仍然以分散性和粗放式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农业为主,生产规模小、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低,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城镇化。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长三角地区考察时指出,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固本强基,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城镇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
献策
荆门市政协形成倾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导向机制
日前,湖北省荆门市政协组织农业界委员、专家组成6个调研组,围绕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议题深入农村走访,并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
如何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起来?在该市钟祥胡集镇民惠万亩蔬菜专业合作社,调研组剖析了该社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紧密的典型事例。“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按股份分红。此外,合作社还按成员的业务量实行流通环节利润返还。”座谈时,合作社理事长杜宏谈起发展模式。据介绍,该社紧密型社员达300户,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5亿元,入社社员每户增加收入1.4万元,其中不乏一些“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农民。
调研组建议“政府支农资金或项目,重点向这些利益联结紧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形成导向机制”。同时,倡导农户以股金、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每年除打工收入外,还能分享股份、粮食补贴收入,对土地较少农户而言,收入明显增多。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后,农业社会化服务随着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委员们提出,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生产性全程服务和专业化服务,重点从农资配送、农机作业、农技服务、仓储流通等方面进行引导,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流到为农业提供服务中来。
应城市政协推进土地平整项目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典型
玉林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市
农业现代化在城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举足轻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近日围绕“富民强市新跨越”总体部署,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全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123工程”,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升级、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重点做强畜牧水产1个300亿元产业,做大林业、中药材2个100亿元产业,做优粮食、蔬菜、水果3个50亿元产业,使得百十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逐渐成为该市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带动力量。组建“三大合作社”,建立起“人人是股东,家家有股份,年年有分红”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
目前玉林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864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积达50%,户均增收超1000元。该市全部7个县(市、区)中,有博白县、兴业县、陆川县、北流市等4个县(市)是广西畜牧生产十强县,博白县更是全国畜牧百强县。玉林市成为广西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实现“吨粮田”的地级市,陆川县成为全区首个整县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