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清华三农讲坛”第六讲6月25日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作了题为“中国农业新阶段及其议程”的演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韩俊出席讲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孟庆国主持讲坛。
蔡从经济学视角,阐述了中国农业阶段划分的必要性,概述了每个阶段的特定任务和政策激励,总结了前两个阶段的成果,分析了中国农业新阶段的主要任务、现实挑战和理论问题。
蔡强调,中国农业新阶段以“刘易斯转折点”为标志,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为目标,主要是通过充分的激励机制和力度,建造保障食品供给安全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方式;主要任务为农业科技进步和贡献率提高,生产要素流动和合理配置,显著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构造务农的激励机制和力度,政府投入和农业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农业生产率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规模不足,户籍制度制约土地集中,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将很快过时。
蔡认为,所谓的“农业特殊论”及“中国特殊论”根源于特定的中国发展阶段,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欧美经验表明现代化农业是可行的,农业可以是具有自生性的竞争性产业。
现场互动环节,蔡回答了城市化分享机制、农村城镇化、农业金融、农业经营主体、粮食补贴、粮食安全等热点话题的听众提问。
陈锡文作总结发言,他说,蔡的演讲体现了从整体视角和全局出发思考问题、把握各种问题之间的关联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强调,中国农业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主要依靠制度变革、价格激励、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等,进入新阶段后需进一步思考劳动力短缺、农业现代化、粮食增量、农民增收、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业人口减少等问题。
出席本次讲坛的嘉宾还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魏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汪小亚,中国城镇开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曾劲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