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中国三农讯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梦。
农业(三农B2B网配图)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而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梦”再次走红。
近日,众多民营企业家畅谈自己的“中国梦”,在他们的“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有期盼也有实干,有对雾霾天气的担忧,也有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渴望。
企业梦:转型升级、绿色创新
张晨:珠三角现在面对着外需和内需的挑战,尤其在去年和前年表现越来越明显。比如轻工、电子、服装、家居等制造业,面临着劳动人口减少、劳动资源成本增加等方面的挑战。不过,珠三角一带的企业家们最懂得与时俱进,懂得通过革新技术,推进转型升级。
吴子富:民营经济是长三角经济的最大亮点,民营经济引领了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浙商草根生长,然后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当前面临新的挑战,无论是老企业,还是后起之秀,都在寻找产业升级之路。
何福龙:闽南的海洋经济是特色,我们以前是外向型经济,“拿来主义”严重,假东西多,缺少创新。虽然闽商获得成功,但也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
郭浩:现在我经常接到外地到京津出差朋友的一个电话问,“今天有雾霾吗?”京津冀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企业快速发展,但环境污染也很严重。我们的企业应多学习德国的绿色工厂和科技创新。
郑彬:大西北的环境很好,企业不多。农业、食品业、生物产业都有很好的前景,希望企业来西北投资,但一定不要以牺牲这里的环境为代价。
郭克诚:东部和西部大部分都是国家政策受益地区,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抱团发力,中部迎来新的发展机会。我们的企业不能凭等、靠,那可能会失望。去年下半年,楚商响应湖北省委省政府号召,探索成立楚商资本集团,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抱团发展。
点评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转型到底转什么?我认为应该是,从高碳向低碳转型,从主要依靠外需出口到依靠内需转型。建议企业从三个方面创新,即技术、内部制度、经营模式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实现转型升级的效果。
家国梦:民富国强、环境美好
郑彬:特别希望通过现代化家庭农场的模式,帮助大西北千千万万的农民过上富裕生活。企业作为梦想参与者,生产健康的产品,实现中国人的健康梦。我更大的梦想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开一万家店,造就一万名百万富翁。
何福龙: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团队。在产业上,能够做好基础产业,打通资本市场,成为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导师。
吴子富:作为公司高管,让我的企业成为社会尊敬的企业,让我的团队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家,我有一个梦中梦,就是希望整个社会能够尊重企业家。我个人的梦想,希望50岁的时候能够退休,找一个时间去南极或者北极。
郭浩:我希望以后我们的国人,能够吃上安全的食品,吸上纯净的空气。
张晨:我是从事房地产的工作,我希望在未来的十年,房地产政策趋稳,能有一个有序、长期良好发展的环境。
郭克诚:我感觉到中小企业生存难度很大,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最终的改变,才是企业最大的“中国梦”。我还希望利用楚商资本这个平台,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民营金融投资机构,服务于湖北省中小企业,最终希望成立楚商银行,为本土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点评
李佐军: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希望食品安全可靠,农民工也能在城市买房子。作为一个学者,我的梦就是成为新一代经济学家之一。作为国家的一个决策机构的一员,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持续深入改革,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一系列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