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从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到今年又被确定为我区首个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示范区,呼图壁县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道路上走过了3年历程。按照国家对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县市的明确要求,该县通过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制度,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在示范引领全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上探索前行。
发展方式突破——农业公司 家庭农场
如果说,呼图壁在新疆现代农业发展上起着摸石探路的作用,那么,大丰镇更像是该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试验田。记者在大丰镇采访了解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家庭农场发展,而大丰镇家庭农场几年前就有了,目前全镇种植规模在5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已达50多家,经营土地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0%,家庭农场年收入均在20万元至50万元之间。
大丰镇党委书记宁涛介绍,家庭农场能在大丰镇迅猛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与成熟,一些种植大户特别是合作社领头人,已具备了独立经营一定规模耕地的能力,他们更愿意选择家庭农场作为自我发展的方式。
宁涛的观点在农民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该镇联丰村种植大户王彦军过去是益丰棉花合作社理事长,2013年3月,他辞去合作社理事长职务,承包了780亩耕地,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
王彦军认为,合作社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确实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如今的农业靠的是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在合作社组织实施较难,家庭农场则更自主,只要自己看准了就能干成。王彦军说,今年他承包的780亩棉花籽棉亩产预计可达500公斤,除去成本亩均收入在1300元左右,比经营合作社时高出了10%。这得益于机采棉种植模式、首部滴管系统、GPS卫星定位播种、喷药等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运用。
王彦军等一批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天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末在呼图壁县注册成立的一家农业开发股份制企业。两年前,该公司开始逐步推行以家庭农场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模式。
公司副总经理吴光应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管理模式是,农业公司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凡在公司承包耕地成立的家庭农场,必须按照公司制定的“五统一”模式,公司下属的两家专业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包括农资、农机在内的各项技术服务。公司还负责为一些缺乏资金的家庭农场担保贷款。公司每年还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业绩突出家庭农场的经验。
五工台镇家庭农场主肖秀云告诉记者,这些年,她在许多乡镇承包过土地,什么事都得自己操心,今年在天山公司承包了700多亩地办起了家庭农场,自己只管种地,公司负责提供包括种植技术在内的一切服务,今年棉花预计亩产籽棉在450公斤以上,每亩产量比去年高出50多公斤。
记者从县农业局了解到,农业公司 家庭农场的实施方案已基本形成,明年将在全县推广。
经营模式创新——从草畜联营到土地联营
呼图壁是农牧业大县,全县6个乡镇就有两个牧业乡镇,牧民总人口两万多。牲畜超载过度、草场退化严重、牧民收入偏低成为困扰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县畜牧局局长叶清分析说,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草场管护使用权、牲畜生产经营权、设施使用权过于分散,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去年,雀儿沟镇在认真总结以往草原畜牧业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巴合提汗、大草原草畜联营合作社为示范的草畜联营合作模式。合作社实行新的经营模式:将牧民的草场、牲畜、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以合作社的形式结合起来,牧民以草场管护权、牲畜生产经营权和设施使用权为资本入股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放牧、统一防疫、统一改良、统一销售,一年一次分红。
镇党委书记袁伟用“四个优”形容草畜联营带来的巨变:一是优化了生产经营模式。改变了以往千家万户各管各的养殖方式,提高了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牧民入社后,由原来既种地又放牧转为牲畜进社,夏季统一放牧,冬季舍饲圈养,富余劳力转移从事旅游、汽车运输等二三产业;三是优化了饲养结构和产业结构。将分散的牲畜合理组群,舍饲与放牧相结合,草畜平衡,确保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优化了资源配置。使生产资料最大化实现资本运作,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在雀尔沟镇雀儿沟村,记者遇见了加入巴合提汗合作社的牧民阿里哈提?塔哈尔,他告诉记者,去年他以80只羊、20头牛和300亩草场入股合作社,分了200股,今年每股可分红200元。然后自己搞起了牛羊贩运,现在已收入11万元,加上分红的4万多元,一年的收入就是15万元,比过去强多了。
合作社理事长巴合提汗?哈别兹说,现在合作社近2000头(只)牛、羊只有6人管理,其他人有的做生意了,有的给合作社打工,去年人均收入都过了万元。
据了解,目前该县已成立草畜联营合作社20多个,30%以上的牲畜进入合作社,入社牧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
先前开展的土地联营经营模式今年也取得实质性突破。眼下已是棉花采摘季节,但大丰镇联丰村二片区村民却不着急找拾花工。原来,土地联营模式使他们连片种植的1000亩棉花全部采用机械采摘,一个拾花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