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家住临沧市凤庆县新华乡的普翠兰(音)老人今年61岁,老伴儿在前两年去世,现在和两个儿子过日子。由于待在家里赚不了多少钱,两个儿子都选择在外面打工,家里面就只剩下两个儿媳妇在家务农。
嵩明县中心敬老院里,有不少聋哑老人,交流都靠手语(尹博林摄)
由于儿媳妇较为强势,老人一直单独过日子,村里面为她办理了低保,加上自己的存款,生活还能自理。老人介绍,由于年龄较大,儿子也不顶用,她有时候真期望能够住进敬老院,每个月交点钱,能够安心地过日子。但普翠兰的想法不可能实现,目前新华乡并没有专门的敬老院,村里和她同样年龄的老人,基本上都待在家里过日子,家庭养老是村子里一贯的传统。
“待在家里有时候还受委屈,不如找个地方安心养老。”普翠兰说。
空巢老人 期望住进三星级养老院
杨永波已年过七旬,儿女都在外打工,家住嵩明县杨林镇的他属于典型的空巢老人,老伴已经去世,儿女和孙子都不在家,他每天的任务就变成了留守家庭看家。而像他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
由于年纪较大,做饭开始变得麻烦,而且还做得不好吃,杨永波希望找个敬老院,只要能够提供一日三餐就行,住宿都不需要。他身边的很多五保老人都住进了嵩明县中心敬老院,在他看来这个养老院管吃管住,老人们都过得不错。
“我还是很想住进嵩明养老院的,但是进不去啊。”杨永波说,自己有儿有女,不属于五保户的范围,虽然听说里面还有床位,但是还是没能进去。
2015年,云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600万,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这其中,农村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尤为明显。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年底,云南农村老人为城镇老人的两倍,其中空巢老人数量近80万。据专家预测,云南省这种“城乡倒置”的老龄化状况,将会随着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持续到2040年左右。
2011年到2012年一年内,云南共增加了约5000个农村养老床位,总床位为4.17万张,但远不能满足农村养老需求。
云南师范大学的研究则显示,云南农村老龄化系数远高于城镇,空巢老人较多,社会化养老困难,主要依靠家庭的云南农村养老方式受到了挑战,从不同侧面,以不同程度影响着云南农村老人的生活境遇。
现状
农村老人为城市老人的两倍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云南城镇、乡村老年人口分别占32.64%、67.36%,其中,农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36.21万人,城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则为114.43万人,农村老人为城镇老人的两倍。
数据显示,云南农村老年人就业率居高位,93%的老年劳动力集中于农林牧副渔业,其中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很多老年人,因为经济条件限制,不得不在本应该退休的年龄还从事经济活动。
一方面,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已老未退,另外一方面,由于观念变化,农村居家养老开始出现困境,大部分有社会化养老意愿的老年人则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从事云南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的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廖颖波介绍,由于云南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青年一代偏好留居城市的原因,云南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家庭供养负担沉重,弱化的道德伦理观念使部分老人甚至无法得到家庭供养。
廖颖波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家庭养老方式的缺陷将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现今云南农村社会化养老建设滞后,与农村老龄化发展程度不相匹配。
数据则显示,截至2011年底,云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521万人,当年,云南省共建农村敬老院662个、床位36534张。到2012年末,云南省老年人口达到560万,而农村敬老院床位仅仅增加约5000个,为 4.17万张,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社会化养老需求。
空巢老人增多 社会问题凸显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云南农村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打工,留下“空巢老人”。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以云南省为例,仅2010年末,云南省的农村空巢老人就接近80万。空巢老人增多,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今年8月份,禄丰县科甲村委会科甲村的空巢老人余某某,由于孙女抚养等问题,与女儿产生矛盾,在家里将孙女掐死,使得空巢老人问题再次被关注。
上海一家研究机构公布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评估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其中,近80%的空巢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乏味、寂寞,“精神空巢”成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主要的精神情感问题。
样本
吃穿看病全免费 每月还发零花钱
从2010年开始,云南开始实行农村养老院“星级”评选,到目前为止云南已有近20家三星级农村敬老院。这些云南最好的农村敬老院,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主要服务于农村五保对象。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如果是非五保对象,则很难进入到养老院内。
一方面,非五保对象难以进入到三星级的优质养老机构,另外一方面,由于满足五保的老年人并不多,一些三星级农村养老院则出现了床位空置现象。
近日,81岁的老人孙光荣在嵩明县中心敬老院度过了他在此的第四个重阳节。四年间,他很少会走出这个面积为34.5亩的农村敬老院,一年365天的日子里,他有350天都选择待在养老院中。
“年纪大了,担心出去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孙光荣说,从住进养老院的那天起,他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然后围着操场散步十多圈,吃完早饭之后则选择看电视。他说,他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像孙光荣这样的老人在嵩明县中心敬老院共有156位,他们来自嵩明县的杨林镇和嵩阳镇,均属于农村五保老人。他们之所以都聚集于此,源于嵩明县中心敬老院属于该县专门的五保老人敬老院。
2011年,敬老院还被评为云南省首批“三星”级农村敬老院,成为云南省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全面发展的典范,也是云南农村养老发展的典范。
作为典范,敬老院从2011年至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此的老年人吃住用均不需要出钱,而且每个月还有70元左右的补助,这些零花钱供老人购买烟叶、零食等。
“这些五保老人每个月有460元的生活补助,这些生活补助就用做他们的伙食费。”院长李高介绍,敬老院伙食费能够保证每餐都有三菜一汤,而且还有肉。
除了饮食,老人们的衣服均由民政厅拨款购买,生病住院由医疗保险支付,老人从住进养老院开始到离世,均不需要出一分钱。为了活跃气氛,敬老院还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类娱乐活动,如吹气球比赛、下棋比赛,奖品则为乒乓球、扇子等物品。
一边床位空置 一边严卡入住
李高介绍,作为农村养老的典范,养老院在建设时共投入资金640万元,其中两栋住宿楼共有床位200多个,两个老人一间,每间房间还配有电视。而为了维持运营,县民政部门每年需要拨款近80万元。
敬老院位于嵩明县杨林镇,当地的年轻人多在外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较多。而作为当地最有名、条件最好的农村敬老院,也吸引了不少空巢老人前来咨询。
“有很多打工者都帮老人询问可不可以入住,但是能进来的很少。”李高说,由于养老院专门为五保老人服务,那些希望前来的空巢老人由于条件不符合很难入住,而且入住后,伙食费、住宿费怎么交,也比较麻烦。
李高举例说,有的想进来入住的老人,家里面还有子女,如果子女对缴纳住宿费、餐费有异议,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011年,敬老院被评为全省三星级农村敬老院时,共有160多名老人,当时入住的老人都是各村委会选送进来的,需满足五保条件,这两年进来的老人相对较少,院里面已经空出了40多张床位。
“对于敬老院来说,钱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未来如何发展。”李高说,这些年前来咨询的空巢老人开始增多,使他开始思考农村敬老院该如何发展。在他看来,未来,以嵩明县中心敬老院为首的农村公办敬老院,需要加快向全社会开放的步伐。
李高说,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出去打工的青年也越来越多,空巢老人无疑将会增多,敬老院在满足了五保老人赡养的前提下,更需要将空置的资源拿出来,解决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我们可以进行扩建,并制定空巢老人入住养老院标准。”李高说,目前老人入住的房间内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