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近日,建宁县黄埠乡工商事务服务站内人头攒动。受工商部门邀请,三明市一商标事务所在这里现场办公,受理黄埠乡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商标注册业务。
“这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助农增收致富的一项探索。”黄埠乡党委书记连云进说,通过整合资源资金,在每个村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打造一个农产品品牌、发展一个特色产业,解决农民在种植、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的难题。去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8487元,今年预计可达9700元。
怎么种?建合作社,上规模
看着满院子晒的油茶籽,黄祖明喜上心头:“家里有4亩油茶林,照去年的价格,今年收入至少6400元。”罗源村全村有1000多亩油茶林,家家户户油茶收入都不少。
但在几年前,这些油茶林几乎荒废。原来,油茶林的树龄有几十年,因缺少管理、树种老化,挂果率、出油率低。在乡里和工商部门的帮助下,村支书黄祖炯牵头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请来农技人员,对老油茶林进行嫁接换种、松土疏林、施肥打虫。几年下来,产量翻了一番。
黄祖炯说,以前每家每户自己卖,商贩不愿意收购,只好拼命压价,现在由合作社统一销售,价格也上去了。
几年间,油茶合作社的社员从8户增加到23户。“加入合作社后,我每年收入至少比过去多4000元。”黄祖明说。
“基地化、规模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连云进说,黄埠乡各村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但很分散,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农户聚集在一起,建基地,上规模,增强竞争力。如今,全乡每个村庄都在主导产业上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200多户,种植面积1万多亩。
怎么卖?打品牌,拓市场
萝卜还在地里,但订单已经拿到手。“这全是品牌的功劳。”桂阳萝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成宗说,由于水分充足、口感独特,桂阳萝卜已经摆进省城的超市了。
但过去,桂阳萝卜却一直养在深闺人不识。虽然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但也只能在本县销售,全村萝卜种植面积还不到100亩。
工商部门经过调研后,认为绿色产品要想有市场,必须打响品牌。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合作社为桂阳萝卜注册了商标,并设计了外包装。今年,乡里又资助合作社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1年,合作社种植基地成为省级副食品供应基地,桂阳萝卜第一次走进大都市。合作社优先收购社员种植的萝卜,收购价每公斤比过去高出0.4元,一亩收入多出1000元。
因为有了品牌,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目前,社员达到102户,出资总额从2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0万元。今年冬季,桂阳萝 卜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可助农增收300多万元。
黄埠乡乡长邹小英说,乡里和工商部门合作,为每个合作社注册商标,如今,全乡已有1枚商标在使用,受理注册的有7枚,还有4枚在设计。
怎么富?建基地,强产业
眼下正是冬闲时节,但在贤河村,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总投资182万元的莲田标准化田间工程和景观工程正在快速推进。
建莲是建宁农民的支柱产业,农民从中人均可获得千余元的收入。贤河村是省级农民创业园莲子示范基地的核心区,种植建莲700余亩。“真正要让大部分的普通农民富起来,还得从建莲、黄花梨、杂交水稻制种等产业入手。”建宁县工商局局长张建国说。
今年,建宁成为全省首批10个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之一。2013年起至2015年,该县将用三年时间,在黄埠乡创建以莲子为特色产业的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
借此契机,宏昊莲子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从最初的七八十亩,增加到400多亩,注册资本金从30万元提升到800万元。合作社还与绿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莲农不仅可以卖干莲,还可以出售刚采摘的鲜莲。绿田食品将收购的鲜莲制成速冻食品,拓展了产品种类,深受市场欢迎。
“未来三年,黄埠乡将围绕莲子这一特色产业,加强基地内标准化生产、休闲观光、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莲子精深加工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连云进说,不仅要提高示范基地内的农民收入,更要带动全县莲业提高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