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以“绿箱政策”打造农业市场化基调
以“绿箱政策”打造农业市场化基调

以“绿箱政策”打造农业市场化基调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44:50  点击:13

详情

三农B2B网讯 继本月早些时候,发改委明确秋粮收储实行中储粮、粮食局和农业银行(行情,问诊)三方共管规则后,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发布了《关于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临时收储有关事项的通知》,在强调粮食省长负责制和明确收储价格等的同时,明确严禁收购进口玉米和大豆。

 

在国内外粮价存在明显价差效应下,中储粮部分下属机构收储进口粮食套取政策价差,虽为具象个案,但却说明两大问题:其一,当前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粮食生产体系,以及近年来不断加速的城镇化、重工化等,使农村的大量经济社会资源通过各种城乡剪刀差流出,导致了国内粮食愈发隐现供给冲击与国内外粮食价差。如黑龙江2013年大豆等种植面积只有3150万亩,不到2010年种植面积的一半。又如部分小麦等产区因产值效率,而不种小麦改种玉米等经济作物,导致主粮在国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供需缺口。显然,粮食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下降,为部分中储粮下属企业收储进口粮食提供了一个客观注脚。

 

其二,倚重托市收购为主的政策性粮食流通体系,对农业生态产生了一定的扭曲。目前以政策性流通收储体系主导的国内粮食流通体系,不利于国内粮价扭曲农产品(行情,问诊)市场的价格信号传导,如近年来在粮食连年丰收下频现市场粮食供给紧张。而且,政策性粮食收储体系如同横亘在粮食市场的“隔离墙”,导致农业生产无法走出蛛网效应,农民增产不增收影响了其种粮积极性。

 

可见,这次整治粮食收储体系,虽可部分缓解但难以根治目前的一些粮食收储乱象。因为在现有粮食生产和流通体系下,国内外粮食价差是制度导致的,只要价差效应存在,要通过严惩防范制度套利空间,将面临严重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管制成本高不可攀之虞。

 

因此,要有效防控粮食收储乱象,放活农业活力,治本之策是加快粮食生态体系的制度重构,使农地真正成为农民可自由抉择的完备产权,加快农地流转和探寻农场式集约经营体系;同时,逐渐收缩粮食政策性收储和流通体系的覆盖范围,摒弃最低收购价的市场干预,采取绿箱政策等最小化粮食贸易扭曲作用的农业支持补贴。

 

而这就需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既让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又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量,护卫市场程序正义和公平良序。如不再通过最低收购价托市,而是通过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科研支持和技术推广,病虫害控制,农业基建,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等,不直接干涉市场地给予农业符合WTO农业协议的绿箱补贴。

 

显然,这样的绿箱补贴既符合WTO规则,又可降低政府的执行成本和政策性套利敞口风险,还可护卫农产品市场的程序正义和公平交易,能使有限的扶农帮农财政资源,真正足额地用于农业,避免大量财政资源淤积于农产品流通环节而游离于农业之外,蜕变成一种新的城乡剪刀差。同时,这也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的护卫市场决定作用一脉相承。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