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凸显。
生态廊坊(三农B2B网原配图)
生态效益
一年多时间市区绿量猛增,对提高我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绿”指标贡献极大。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地总量已达12200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3410万平方米,“三绿”指标分别达32.7%、37%、10.5平方米。
经济效益
通过生态廊道建设,把土地通过绿化转换为农业用地,腾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到产业集聚区或最需要土地的地方和最能升值的地方,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为郑州都市区未来发展留下了空间。
社会效益
新的生态廊道通过慢行交通与快速交通的有机衔接,改变了传统的道路建设模式及人们的出行理念,改变了过去城市出入市口和城乡接合部人车混行的局面,慢行与快速各行其道,既顺畅又环保。宽阔的生态廊道其实就是一个带状的公园,人们在廊道内娱乐游憩、运动健身等,既亲近了自然,也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和开展有益的活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
展望未来:绿城风光无限好
近年来,如何改善城市环境,为人民谋福祉,增加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强生态建设势在必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天君要求,要以十八大精神为统揽,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努力建设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区。经过五年的连续奋斗,基本形成郑州都市区城乡一体的全域城镇化框架,基本上形成“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道路交通体系及山水融合、森林环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廊道体系。因此,建设生态型宜居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真正宜居区域的生态体系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