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从2013年开始,河北省迁西县开展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努力打造保持田园风光、融入现代生活的美丽乡村。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全面审视,以攻坚的精神狠抓落实。
正确把握重点与全面的辩证关系,做到统筹兼顾
一要立足大局抓统筹。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要充分认识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是一场聚焦农村、关联城乡的革命,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单纯的改变农村现有面貌,更有改变广大农民传统观念、为农业发展拓展空间、为农村繁荣奠定基础、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等深远意义。
二要突出重点促统筹。就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本身而言,要结合实际,统筹考虑重点工作与全局工作、重点村与其他村的关系。要综合考虑省市相关标准要求,以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急迫、最现实的问题为切入点,将整治农村环境、消灭农村旱厕、改造农村危房、推广秸秆压块、实施污水处理等工作列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倾注主要精力,予以重点推进。
正确把握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做到协调配合
一要彰显山区特色。在整体建设思路上,要结合山区实际,以“六个一”(打造一条绿色通道、建设一个产业园区、探索一条改革路径、创建一批美丽生态乡村、抓好一批特色产业村、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为目标,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充分挖掘本地山水资源优势、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努力探索一条综合整治、配套改造、整体提升、科学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把农村建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乐园。
二要坚持分类推进。县委书记白春明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要重点围绕“一条路、三类村”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条路”就是将各乡镇区域内的国省干道、通乡路、旅游路建成“绿色通道”。“三类村”,第一类是干净村庄,每个行政村都要达到“四清”、“四化”的标准。第二类是精品村庄,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15项“规定动作”,对27个省级重点村进行重点提升。第三类是美丽村庄,在严格贯彻落实“规定动作”的同时,按照“六个一”的具体要求,对“绿色通道”两侧的农村进行全面提升,真正将村庄变美、田园变公园。
正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做到坚决坚定
一要树立新思路新理念。既要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新民居建设、幸福乡村建设思考分析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延续有效可行的建设思路,又要结合实际、顺应民意、放眼发展,跳出上述范畴研究谋划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树立新思路、新理念,引领农村面貌在新起点上实现新提升。
二要采取新方法新举措。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所有涉农资金,全部打捆使用。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各地各相关单位要多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投资投劳。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作用,强化县级层面的统筹统领,整合各方面力量,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倾斜,凝聚起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正确把握破与立的辩证关系,做到有力有序
一是先破后立。对于一些不适应农村发展、不利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推进的机制、观念、理念等,可采取先破后立的方式予以解决。例如,在凝聚部门合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问题上,需要各相关单位首先破除各自为政、部门化、条块化的老套路,取而代之的是确立系统意识、合作意识,将部门工作纳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整体工作通盘考虑,尽可能地将各自工作的聚焦点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调整,最终实现部门项目资金的集约投放。
二是边破边立。对于一些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等特征的工作内容,可以采取边破边立的方式予以推进。例如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可采取综合整治与建章立制共同推进、相互促进、协调配合的方式进行推进。通过集中攻坚,显著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通过配备保洁员、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完善保洁机制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逐渐形成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是先立后破。对于具备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的工作或村庄,可采取先立后破的方式予以推进。例如,对经济基础好、产业支撑强、班子团结有力、群众有建设意愿的村庄,可以采取建设新民居的方式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使整个村庄硬件建设一步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通过客观条件质的飞跃,影响和带动农民群众主观意识的改变、文明素质的养成,加速建成现代新型农村社区。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西县委农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