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今年4月29日,国内农牧巨头新希望六和与国内电商巨头京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议,一起整合新希望六和农村金融担保资源和京东集团金融产品资源,共同打造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平台金融等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农村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这边是电商巨头们迫不及待地在农村金融领域“上山下乡”,那边是互联网思维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毋庸讳言,整个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是对于金融发展的一种生产力的极大促进和理念变革,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受到巨大冲击的同时,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转换机制。一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体验方式,特别是对传统的电子银行业务给予极度的优化和客户体验的满足;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一个虚拟技术平台,用这个平台来获取及扩大客户,包括制定在互联网上客户的服务范围;三是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线下的网点和线上虚拟技术平台共享,做好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相对融合。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商创新发展。政策上的支持,为农村金融机构融合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发挥本土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广阔空间。同时,中国的通信事业飞速发展,宽带入户和3G/4G网络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网民日益增多,这就为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移动终端的使用也大大降低了农村地区的上网门槛,农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据知名数据调研机构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移动互联网网民中一线城市网民占比为13%,而来自县或县级市及乡镇农村的网民占比高达33%。网络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已然为农村金融机构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悄然打开了一扇窗。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天然具备分布区域性、设立长期性、关联紧密性、决策灵活性等特点,并在金融改革中确立了自身优势,尤其是长期处于农村金融市场最前沿,对“三农”情况非常熟悉,对农村经济特点和产业特色比较了解,对农户、涉农企业的信用品质、资金实力、生产经营状况等信息掌握比较充分,这对融合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地域、客户、信息等数据优势。
数据是金融机构的重要资源,从历史成绩来看,银行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应用得并不是特别好。银行的资产不仅仅是钱,更是银行的大数据。只有把银行沉淀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才能更好地为客户设计产品,提高他们的体验。农村金融机构需要重新梳理现存的数据,订立标准,把数据进行一个全面的整合,把原来不相关联的情况结合起来。
传统的把理财发售渠道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或是设立电子银行等严格意义上说顶多算是金融的互联网化,并不是真真正正的把互联网思维应用到了金融服务中。对于这点农村金融机构应学习电商公司的服务意识。例如,淘宝某个店铺最近交易量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加大,淘宝可以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有针对性地通过信息流页面的推送来帮助商家改善经营状况。农村金融机构只有加快数据深度挖掘步伐,以客户的网络需求为驱动,以运用大数据为目标,努力实现数据集中处理对客户的存款、贷款、结算、理财、债券、股票、贵金属等各类金融需求,形成快速响应,直接在页面上实行推送服务,让客户感受到“一个银行、一站式”的服务体验。挖掘大量数据来提升客户体验及粘性,以保留原有客户以及吸引新客户,才是农村金融服务融入互联网思维的意义所在。
在互联网时代,农村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应该具有大局观念。农村金融机构应放眼未来、主动作为,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基础,摒弃抢占市场份额、片面追求速度和个体利益的僵化观念,着力提高自身金融服务能力,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方式的转变,以创新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小银行、大平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