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一个村庄的市场经济与变迁
一个村庄的市场经济与变迁

一个村庄的市场经济与变迁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3:45:38  点击:16

详情

  专栏

  抱村已经高度融入市场化中,他们的经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已经市场化。现在让他们再回到原来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中,已经不太可能。

  从2006到2015年,我连续十年跟踪观察了海南西部一个小村庄:抱村(化名)。之所以能够连续十年过去,是因为我有一个堂妹嫁入该村。每年春节我都会去住上几天。十年来的观察,可以看出,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农村。尽管农民未必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受益者,但却实实在在地受益了。但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后,农村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产胶区自给自足比例低于种稻区

  抱村以种植橡胶为主,但他们不属于农垦系统。村民大多不加工胶水,每天把割的胶水直接出售给收胶人,现金交易。十年前那轮宏观经济的高涨,产胶收入明显提升。2007年胶水价格处于高峰时,一公斤接近40元。家有千棵胶,日现金收入就有700-800元。村里一般农户家都有几百棵胶。

  高收入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是消费结构与城市已经完全对接。村民基本没有自己种菜的,年轻人极少种菜。2006年我第一次去时,农民还有自己酿的地瓜酒。近几年去,基本上都是外面买的白酒和啤酒。农民消费高度市场化,全部依赖于市镇购买。当然,这也是由于种胶收入高,所有能用来种橡胶的地方都被用作种胶。

  二是农民收入受胶价波动影响极大。我每次去抱村,农民们关注的就是胶价的走势。这对他们有着切身的利益。这两年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胶价直线下跌。去年只有10元一公斤。不少人选择少割胶,他们戏称,每天割“生活费”。

  三是特殊的经济结构,使得当地农民进城务工的比较少。村里大部分人都留在家里割胶。个别人外出,也是因为家里父母还年轻,可以承担起割胶的工作。而他们在外打工几年,无一例外都会回到村里。也就是说,抱村已经高度融入市场化中,他们的经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已经市场化。自给自足的比例远低于种稻区。现在让他们再回到原来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中,已经不太可能。同时,需要看到,要有效释放农村巨大的市场,需要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需要更加专业化。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