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泥鳅育苗过程中的“寸片死”-养殖技术-畜牧-三农网
泥鳅育苗过程中的“寸片死”

泥鳅育苗过程中的“寸片死”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5:23:38  点击:18

详情

  水花出膜后前三天,依赖从母体中带来的卵黄囊存活,不需摄取任何食物,附着在池壁上,不吃不动。三天后开始自主游动,并主动觅食。此阶段为开口苗阶段。从开口苗阶段开始到一公分规格、从一公分到二公分规格、再到三公分的寸片规格,泥鳅苗在每一个阶段都十分脆弱,免疫力也很差,尤其在寸片阶段,会因诸多原因出现大量甚至全部的死亡。

  泥鳅苗要安全地度过这一过程得以存活,至少须闯过三十道鬼门关。

  也正因如此,泥鳅苗种批量、稳定的供应一直无法实现,从而成为制约泥鳅养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也迫使泥鳅养殖十分集中的地区(如江苏赣榆)采用“屯养模式”(购野生泥鳅苗暂养)。

  寸片死的应对机制和解决方案,是实现“自繁自养”这一最优模式的技术基础。

  泥鳅“寸片死”发生在体长1厘米左右。此时,鳅苗体色正处于由黑色转为黄色阶段,若转食不成功,卵黄快耗尽时,水体中的轮虫跟不上,就会发生鳅苗大量死亡。一种新型鳅苗培育法-网移育苗法,即在不同的时间,将育苗网箱移植到轮虫密集的水域,保证鳅苗有足够的生物饵料,顺利完成营养转型。鳅苗一旦从黑色转为黄色,繁育基本上成功了。

  但要强调一点,育鳅苗需先育水,时刻监控池塘水质,适时泼洒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育虫育水,为鳅苗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范威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