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全国生猪存栏量4.39亿头,出栏肉猪6.61亿头,猪肉产量5053万吨,猪肉在肉类结构中的比重达到 64.76%,足见猪肉在我国肉类食品中的重要性。
集约化猪场如何降成本
目前,我国养猪行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农村生猪散养规模快速萎缩,而集约化养殖规模又难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国家当前正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鼓励养猪业的发展。
然而,在大力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的同时,养猪企业在应对饲料成本上涨、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以及疫病威胁、市场变化等问题时面临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大。如何在保障猪肉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已成为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焦点。
何谓集约化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集约化畜牧业”是现代化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它与“粗放畜牧业”的经营方式是相对而言的。所谓“集约化经营”,就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营方式,也就是说,“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
集约化养猪从总体上说,有三个好处:一是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二是可以提供批量商品肉猪,保障市场均衡供应;三是劳动生产率高,占用土地面积少。
养猪成本组成
要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养猪场进行精细管理,尽量降低养猪场的生产成本。养猪场的成本包括饲料、人工费、仔猪费、防疫和医药费、房屋租赁或兴建费、机械设备购置维护费、销售费用、运费、水电费和零星死亡损失费等。
有数据显示:饲料所占成本比例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但其仍占生产总成本的62%,居第一位;用人费用则相反,所占比例逐年攀升提高至21%。两者合计为83%,其他如医疗费用、器具与水电消耗等杂项支出仅占17%。
[page]降低成本的思路
1.培育高产配套系猪,突出产品优质高效
好的品种是获得良好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先决条件,也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基础。国家在对养猪业进行不断升级的同时,更是将优良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首位,大力推进我国猪种遗传改良工作。
优秀品种品系的配套是集约化养猪的战略制高点,发展配套系猪是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趋势,优质、高效、安全是养猪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我国养猪行业要利用国内国外两类基因资源,将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建立新的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新型优质高产新品种(系)和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专门化品系并配套利用。
2.建立顺畅的养猪管理体系,有效组织集约生产
提高猪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终实现良好经营效益的基础。猪场管理队伍要能在现场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做恰当处理;猪场领导团队要能切实有效贯彻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方针,并结合猪场的生产经营实际,把握每周、月度、季度或年度等阶段性工作重点,组织协调资源开展各项工作。
3.健全公司的技术体系,完善制度的建设
健全公司的技术体系,增强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和防疫能力水平,完善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辅助作用,提高猪场综合经营能力,以正确的思路来开展工作。建立与上级或外部技术资源的沟通和联系渠道,适时争取各种技术资源,解决生产疑难问题。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搞好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比通过增加销售、提高销售价格等手段来增加猪场利润更为重要。
近几年来,许多集约化猪场经济效益连年滑坡,虽与市场低迷有关,但直接原因是成本失控,尤其是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明显处于高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猪销售市场也已完全转变为买方市场,集约化猪场只有摆正自己的经营观念,在节约成本上下功夫,才会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