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中央“一号文件”新亮点-新闻资讯-畜牧-三农网
中央“一号文件”新亮点

中央“一号文件”新亮点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5:19:55  点击:13

详情


  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关注“三农”问题。

  一号文件无疑是送出的一个“红包”。证券市场调查显示,受益于一号文件,年初以来,沉寂多时的农业股迎来一轮新的上涨。一号文件持续锁定“三农”在意料和期盼之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文件在农民利益法制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工商资本下乡的准入和监管等方面呈现出更多的亮点。

  “土地确权”为土地使用提供法律保障

  “土地确权”写入一号文件,并给出了“5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发证”的时间表。分析认为,这是为承包权的市场交易铺路。

  所谓土地确权,就是给土地上“身份证”、“户口本”,让农民弄清楚自己的各类型土地,把这些土地确权颁证,这就为土地流转、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产权基础。

  “土地确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增强了土地的法律保障作用。但确权的难度也毋庸置疑。经过多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化更迭,土地权属问题越来越模糊,许多土地使用权转让连个字据都没有,怎么界定?父母去世,子女土地怎么分配等等,这些都是确权过程中难以绕开的头疼问题。更何况,随着土地增值预期越来越大,土地确权中涉及的利益纠葛无疑会越来越多。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创新

  “家庭农场”这个耳熟能详的词首次在一号文件中亮相。“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这剂“药”,要解决的是中国农业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导致的农民老龄化、兼业化等“症状”,深层次说即是“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

  “今后中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到底是公司企业大规模经营、以资本为主导的雇工农场,还是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农民合作?我的看法是,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提高组织化行为,变得更强,这样就一定能够种好。”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期表示。按照一号文件,政策层面将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的农业补贴也将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倾斜。

  在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之外,突出家庭农场有其现实背景。目前,各地农民合作社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出现了许多只挂牌子不搞合作的“空壳合作社”、企业入农也出现了“非粮化”、跑马圈地等倾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乃至粮食安全造成隐患。

[page]


  按照文件起草者解释,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的区别在于:家庭农场主要是家庭自己劳动力从事生产,合作社主要集中在销售,联合生产比较少;合作社是通过多家多户的农民一起合作进行生产销售管理,家庭农场主要是靠专业农民自家生产。

  家庭农场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未来中国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近年来,上海松江、湖北武汉、浙江宁波等地都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 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 多个。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就目前而言,家庭农场只能在特定地区发展,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工业比较发达地区,或者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周边城郊。

  资本下乡加速种养业产业化

  “工商资本下乡”是一号文件中另一个被屡屡提到的话题。文件指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但也要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的准入和监管制度,防止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粮地非粮化。

  从国际上来看,鉴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为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粮食安全,许多国家对非农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都设定了一些制约。今年一号文件无疑是和国际接轨,但更是纠偏。过去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拿土地搞非农生产,搞生态农场、生态农庄。以后将建立一个准入机制,规定进入农村的这些资本,必须从事农业生产。

  按照一号文件,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采取“公司+ 农户”、“公司+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订单农业等方式,重点发展种养业产前和产后服务、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和“四荒”资源开发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产业。同时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和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销售收益。鉴于此,业内分析,农药化肥行业、农机行业、农资服务板块、育种板块、饲料板块、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等,都将从一号文件受益。

  一号文件力推现代农业

  一年一度的一号文件释放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强烈信号。纵观文件,无论是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确定,还是新经营形态的出现,亦或是对资本的约束和规范,虽然操作难度均不小,但都凸显了中央对于农业发展清晰的宏观战略布局,也使得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具逻辑性和现实操作性。

  去年,一位券商朋友说,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他和许多同行放弃了对传统制造业的关注,将注意力更多聚焦在最传统、最有潜力、收益也最稳定的农业。——不久前,他又告诉笔者:“今年,我们还将继续重点关注农业。”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