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将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对接,可以创新政府救灾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为世贸组织所允许的支持农业发展的“绿箱政策”。
农业保险将为养猪户撑起“保护伞”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为了保证农民利益而专门设定的。一般商业保险公司都不设立农业险种,只有国有保险公司开设。一般农业保险主要是保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对自然灾害的保险最为重要,也最普遍。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保护和发展农业的目的,对其实行一定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农业保险险种。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实施贯彻政府政策为首要目标,有着明确的公共利益取向。
农业保险是养殖业的“稳定器”
我国现有养殖补贴机制不足以保护养殖户利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养猪业风险保障机制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财政救助和紧急贷款缺少稳定性和风险共担机制;二是其他与农业有关的风险保障制度发育不足,作用微弱。养殖业发展需要依靠“三驾马车”:一是养殖科技的进步和运用,它是养殖业发展的“动力加速器”;二是农村金融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它是养殖业发展的“润滑剂”;三是农业保险机制,它是养殖业发展的“稳定器”。此三者,缺一不可。而农业保险这一“稳定器”,是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为养殖户撑起了“保护伞”。
农业保险使养猪户受益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出,主要是基于支农、惠农的考虑,在保费补贴上,以政府为主,农户只需出10% 到50% 的保费额,就可以享受400 元到6000元不等的保额赔付,避免了投保农户出现“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情况。
近几年已有不少养猪户从农业保险中受益。
例一:北仑23000头母猪获赔。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有23000 头母猪及生猪都投保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只需花费10 元左右的保费。万一受灾,每头生猪最高获赔600 元,而每头母猪最高能获赔1000 元。近日,来自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新权村的养猪户李凯磊收到26775 元的理赔款,感叹道:“幸亏办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不然就亏大了。”
北仑人保财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夏建国说:“政策性保险采取的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农户自愿’的模式,由我们公司为首席承包人,平安、太平洋等其他9 家商业公司入股为共保体成员。”
例二:养猪户获33000 元理赔。蔡建明是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常客,他已经连续三年给自家5000 头母猪和生猪投保。去年,蔡建明有150 头生猪病死了,因为参保了农业险,他也拿到了33000 元的保险理赔。每年类似的大大小小的理赔大概有3 到4 次,那次最严重。农业保险减轻逆向选择风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还有助于减轻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是指大多高风险地区养猪户投保的积极性高,而低风险地区的养猪户投保的积极性低,其结果是使风险高度集中,原来测算的费率被扭曲,保险人为避免超赔而被迫提高费率,致使养殖户的投保积极性受挫。
政府在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过程中,可以对保险制度加强规范,还可以采取一些政府特有的手段,如实行强制保险、严格监管等,来减轻农业保险中难度大、成本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推动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农业保险是处理农业非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财务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 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调整农业保险利益各方的关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上保证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从而强化养猪户的保险意识,农业保险就真正能成为养猪户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