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养猪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让企和农民都可以赚钱,提高农民增收的积极性的同时又能让企业专注发展。近年来,养猪业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比如环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亟待解决。一些养殖企业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近日,笔者对该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走访,看该公司对这些问题做哪些应对措施。
“寄养”模式 猪业发展风向标
“公司+ 合作社+ 寄养农户”模式规避风险巨星农牧采用“公司+ 合作社+ 寄养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即公司提供猪苗、饲料、药品和养殖管理规程,农户提供标准圈舍、生产工具、劳动力,共同生产商品肥猪,由公司统一销售,农户收成获取养殖报酬。此种模式需要企业具备相当的实力,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规模发展 集群效应
巨星农牧公司唐总认为,要着力发展养殖全产业链,并形成规模发展的优势,带领当地农户共同发展,形成集群效应。目前,巨星农牧是四川最大的种猪供应和生猪养殖企业,存栏种猪1 万头,纯种基础母猪存栏量达到3000 头,其中长白猪1300 头、大白猪1400 头、杜洛克300 头。年可出栏优质商品猪20万头。公司拥有18 年专业饲料生产经验,在四川、重庆、云南等地有6 个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年销量达40 万吨。
[page] 引进基因 优选优配
不管是寄养还是自养都离不开优良的品种。有了好的品种,才能保障猪肉的质量。目前,巨星农牧已经建成四川品系最齐全、基因最丰富的种猪繁育与商品猪生产体系。公司每年从国外进口1 万头份的冷冻精液,导入优良基因,开展选种选配;公司拥有新加系、新美系和配套系品种,形成了包括核心场、扩繁场、父母代和商品代在内的、代次齐全的四级繁育,以及支撑年产500 万头生猪体系的规模。2012 年7月11 日,巨星农牧与加拿大加裕公司合作,成功引进了成都市首次、四川省最大批次的850 头新加系原种猪。中加合作、同步育种,保证品种性能不退化,为西南地区生猪品种的升级换代做出了贡献。
科学设计 先进设备
养殖规模和繁育体系需要同等匹配的硬件设施。标准养殖场的场址要精心的选择。各大养殖场都经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并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设施设备,形成了完整、标准化、现代化的养殖生产线。在建养殖场时要考虑硬件匹配、养殖布局合理,实现运作的可循环性。
院校定办 培育人才
未来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性和管理型人才,而职业养殖管理人才和操作工人的缺乏是制约公司化养殖的最大瓶颈。为此,巨星农牧从2007 年开始,就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先后合作开办巨星班。巨星班常年保持在校6 个班200 人以上,批量培养和储备公司所需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定期给农户培训,并与各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全面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政企合力 “寄养”模式前景可观
目前,巨星农牧已拥有商品猪育肥示范场4 个、寄养场100 个。寄养农户与公司长期合作、收入稳定,每个寄养农户年收入可达5 万~ 10 万元。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养殖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促进了现代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巨星农牧产业发展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解决了农民就业、创业不离家乡,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问题。农户跟巨星合作, 在家专心养猪,一家三代都能照顾到,收入也有保障。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由大企业牵头、农户与企业合作的“寄养”模式,必能使生猪产业实现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