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摘要:我国南方14省区占全国58%的人口消费了全国53%的牛肉,占全国41%的肉牛存栏量仅产出了全国26%的牛肉,而当前未利用的南方作物副产物或草山草坡所提供的营养量分别能使我国增产牛肉208万吨或278万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南方地区肉牛产业现状,认为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南方地区肉牛业起步晚、基础差的状况,在牛肉供求矛盾突出和国内外产业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南方的自然条件和草地资源、廉价的农产品副产物资源、发达的消费市场以及丰富的牛种资源和肉牛存栏基础等客观存在,已具备实现南方肉牛产业取得飞跃性发展,并且止跌回升我国牛肉产量的优势条件。
前言: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草食畜产品,尤其是牛肉刚性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与肉用母牛的连年减栏和随之而来的牛肉的连年减产,加剧了牛肉供求矛盾。
传统的五大牧区由于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和水资源不足的原因,今后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偿还恢复生态这笔债,方向是细化肉牛品种、改善养殖模式、提高技术水平、,减畜增收,首先确保本地肉类的自给自足,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应指望对牧区以外的地区做出额外的肉源贡献。由肉牛养殖产区转为依靠育肥其他产区的架子牛、宰牛卖肉为特征的中原(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山西一部分)产区,受养殖用土地和水资源的短缺、土地流转速度缓慢以及人口密度大、养殖业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增加肉牛存栏量的动力不足,今后在全国肉牛存栏普遍下降的现状下越来越难采购到架子牛来育肥,从而会进一步减少对产区外牛肉的贡献。但经过现在低谷期的结构调整、企业淘汰和兼并等洗牌之后,将形成全新的高度组织化、集约化的全产业链肉牛产业模式,其特点是在土地大规模流转集中以及农民产业工人化已经形成的前提下,牛种性能与牛肉市场层次紧密衔接,母牛专业生产牧场(个人或合作社)支撑适宜规模的育肥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或是连带经营连锁餐饮的综合性屠宰加工企业。同为中国粮仓的东北肉牛产区,目前对产区外提供着产区所产近35%的牛肉和20%多的活牛,其肉牛产业水平本已较高。
虽有较为丰富的土地和林下草地资源以及草料资源,但因为粮食生产与养殖用地及林下草源利用政策缺乏协调统一、现状下较高的肉牛产业水平的升级换代速度将滞后于更为灵活、多样的市场层次需求的变化,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东北产区将逐步细化为我国以低端为主的中低档牛肉市场的主要支撑,随牛肉供求矛盾的加剧和普通市民、城镇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能较为容易地做到肉牛存栏的止跌回升并取得进一步的大基数发展,但不容易做到飞跃性发展。南方(安徽一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海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云南、上海)产区的肉牛,由于养殖上比北方更为分散、体型小以及其他行业发展速度更快,肉牛产业相比之下一直以来被轻视甚至是忽视,造成了近年来存栏量的下降。
但时过境迁,在牛肉供求矛盾日渐突出,消费者难以承受北牛(肉)南运的高成本,其他行业开始减速,剩余资金开始大量流入畜牧业的情况之下,与北方(中原+东北)和西部相比,南方人口多、牛肉消费量大、经济发达、国家级经济圈多,草料资源和牛种资源更为丰富,并且肉牛存栏量更多,由此认为南方肉牛产业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只要启动南方肉牛产业开发的政策按钮,将会取得飞跃性发展,这对我国牛肉产量整体的止跌回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南方肉牛产业与牛肉消费现状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我国南方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8%,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57%。2009年南方地区肉牛存栏量为2414万头,占全国总量的41%,牛肉产量为16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6%。南方地区人均牛肉占有量2.16kg,远低于北方地区的8.47kg和全国平均值4.83kg,而南方地区的牛肉消费量却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3%。南方地区牛多、牛肉产量少与消费需求量大之间的缺口,一直以来主要通过从北方和西部采购活牛和牛肉的方式来解决,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增加的成本包括长途运输造成的失重(一般运距500km,活牛体重减轻约40~50kg)、运输应激造成的疾病治疗费甚至是死亡损失、运费及其相关人员费用以及到场后恢复应激期间的饲养管理费用。无形中增加的成本约占活牛购入费的5~10%,这是南方牛肉价格高于全国平均值的主要因素之一。农业部2009年发布的《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新增了西南地区肉牛优势区域,其中包括5个省市的67个县市,即四川省5个县、重庆市3个县、云南省的35个县市、贵州省的9个县市和广西的15个县市。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南方肉牛产业的重要。南方相关各地政府也响应规划,开始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把发展肉牛产业放在了重要地位。近年来,重庆、云南、广西、湖北、四川等省区的肉牛数量、质量和经济总量呈现增长态势。
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海南六省市的城镇牛肉消费量与这些省市的肉牛)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极不相称,属于牛肉输入大省(市),除了从北方和西部之外,还依靠价格优势从重庆、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贵州这八个牛肉消费快速增加省(市)采购活牛和牛肉来满足强大的消费需求。
其实,上述六大牛肉输入省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量得益于这些省(市)改革开放早和先设的珠三角、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八个牛肉消费快速增加省(市)得益于近年来划定的北部湾、滇中、成渝、长江中游和皖江城市带这六大经济区。最近,国家对北方和西部也划出了多处经济区和功能区,这些经济区或功能区的牛肉消费量将会逐渐增加,能够想象随着这些经济区和功能区的成熟以及涵盖八个牛肉消费快速增加省(市)的六大经济区的快速发展,牛肉输入大省(市)和八个牛肉消费快速增加省(市)的牛肉供应与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将越发突出。
地区 | 土地总面积(万hm2 ) | 天然草地面积(万hm2 ) | 天然草地占总土地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