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2007年6月29日,农业部宣告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在泌阳县诞生。夏南牛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用牛品种。夏南牛的诞生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肉牛品种的历史,也为世界肉牛品种增添了新的一员。夏南牛的育成,在中国肉牛育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夏南牛:知名肉牛品牌和河南畜牧业名片
艰辛研发之路
夏南牛是以法国夏洛来牛为父本,以我国地方良种南阳牛为母本,夏南牛培育团队历经20余年呕心沥血,攻克一道道难关杂交育成的肉用牛新品种。2007年5月15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2007年6月29日,农业部发布第878号公告,宣告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诞生;2009年12月,《夏南牛培育》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5月,《夏南牛国家标准》通过了国家畜标委评审。培育团队主持人祁兴磊,被誉为“夏南牛之父”。夏南牛的培育成功开创了我国自主培育肉牛品种的先河,为我国利用地方牛种资源培育肉牛新品种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填补了我国没有自己专用肉牛品种的空白,结束了我国肉牛以引进国外品种为主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泌阳县作为首批黄牛人工授精推广试点县,率先建起了家畜改良站,开展了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利用夏洛来牛冻精改良当地牛,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夏杂牛群,并且在部分母牛中出现了级进杂交和回交牛个体。
1988年,河南省畜牧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市场需肉牛、群众要效益,地方树品牌、国家促育种”的发展理念,经过认真分析论证,提出了在泌阳县实施导入法国夏洛来牛基因,改良南阳牛现存缺陷,培育肉牛新品种的战略设想,并制订了导血育种方案,明确了目标:育成的夏南牛含夏洛来牛血37.5%、含南阳牛血62.5%,具有夏洛来牛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的特点,同时又保留南阳牛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的优良特性,其体重比同龄、同性别、同等饲养条件下的南阳牛提高30%,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提高5~8个百分点。
夏南牛培育经历了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自群繁育三个阶段,相应开展了调查分析、中间试验、肥育试验、屠宰试验等研究,历时21年,是通过三个世代杂交、四个世代的自群繁育和横交固定培育而成的,是三代人、40多位项目科技人员敢为人先、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被称为“夏南牛之父”的泌阳县畜牧局副局长祁兴磊是代表人物。
2007年,河南省畜牧局、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泌阳县人民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发展推广夏南牛的意见。2008年,国家农业部把夏南牛作为唯一在全国推广的肉牛品种。国家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夏南牛又是唯一在全国推广的肉牛品种。4年多时间内,泌阳县已接待全国20多个省区、330个县市的参观考察和交易活动,已向全国提供纯种夏南牛公牛242头、母牛15.43万头,推广夏南牛冻精60万剂,除新疆、西藏、港澳台外,其他地方均有引种记录。
品种优势和扶持政策
夏南牛具备国外优质肉牛与我国地方肉牛品种的杂交优势。对养殖户来说,夏南牛生长快、肉质优、饲养周期短、饲养成本低、生产效益显著,是肉牛养殖场的首选肉牛品种。
适应性强:南北、东西地域皆适应,放牧、舍饲、散养、规模化养殖均适宜。
生长快:犊牛出生重40㎏左右, 6月龄牛体重可达200㎏,12月龄牛体重300㎏,成年牛体重800㎏~1300㎏。
肥育性能好:体重约200㎏的青年牛经6个月肥育可增重到430㎏,体重约400㎏的架子公牛经3个月的育肥体重可到560㎏。
肉用性能好:18月龄夏南牛屠宰率62.58%、净肉率52.36%、肉骨比5.6∶1。
肉质优:18月龄育肥牛,牛肉蛋白含量高,优质肉切块率为35.14%,高档牛肉率为17.62%。
耐粗饲,饲养成本低。饲养成本包括犊牛、饲养与管理、草加精细料、疾病防治等。每头育肥牛饲养6个月以上,除去成本后有2000元左右的利润。
为做大做强夏南牛产业,倾力打造“中国肉牛之乡”,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夏南牛产业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夏南牛产业,实现夏南牛品牌经济战略。
据悉,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采购夏南牛冻精6万剂,夏南牛冻精将免费发放给全市夏南牛养殖场户; 市财政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施夏南牛能繁母牛补贴,每头母牛奖补500元; 市财政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施对新建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夏南牛规模养殖场安排奖补资金,每场5万元;上级财政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夏南牛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环保治污、沼气建设、安全饮水、“村村通”道路建设、电力配套等新农村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夏南牛生产基地、市场建设和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农行、农发行、农信社等银行信贷均加强对夏南牛发展的信贷支持,切实解决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难题;税务、环保、城建等部门对新上的肉牛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政策等。
产业布局及建设重点
夏南牛产业发展将依托河南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种优势,围绕夏南牛产业发展主线,综合考虑粮食、土地、水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积极建设夏南牛产业优势集聚区,带动全省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特色、竞相发展的现代肉牛业发展新格局。
建立夏南牛科技研发工程研究中心:在泌阳县建成一个集夏南牛科研、培训、推广为一体的夏南牛科技研发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夏南牛生产性能选育提高、产品研发和监测、饲养技术培训和推广。
夏南牛种源基地:一是扩建夏南牛原种场。2012年存栏夏南牛纯种母牛达到600头,年供种牛350头;2015年存栏达到1000头,年供种牛600头以上;2020年存栏达到2000头。二是建成夏南牛种公牛站。2012年建成夏南牛种公牛站,存栏种公牛60头;年制冻精细管50万剂;2015年存栏种公牛80头,年制冻精细管达到150万剂;2020年存栏种公牛100头,年制冻精细管200万剂以上。三是发挥全省4个国家级种公牛站的作用。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公司、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种公牛站、许昌市夏昌种畜禽有限公司和南阳市种公牛站,有计划地引进夏南牛种公牛,积极开展冻精制作和推广工作。2015年4个公牛站引进夏南牛种公牛20头以上,制作、推广冻精50万剂;2020年分别在50头以上,制作、推广冻精100万剂以上。四是建设夏南牛母牛良种繁育区。把泌阳县及周边的唐河、社旗、方城、桐柏、确山、遂平、驿城区、舞钢等县区建成夏南牛母牛养殖优势集聚区,重点发展存栏母牛3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基础母牛500头以上养殖示范村。2015年母牛养殖总规模达到120万头,其中泌阳县35万头;2020年达到250万头。
夏南牛商品牛基地:建立3个夏南牛商品牛饲养基地,重点扶持发展存栏500头或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区),开展标准化生产。2015年达到500个,出栏夏南牛60万头;2020年达到1000个,出栏夏南牛100万头。
夏南牛屠宰加工基地:把溢佳香食品集团、郑州上佳食品集团在泌阳的屠宰加工企业培育壮大成龙头企业;大力研究开发夏南牛牛肉高档产品,重点实施年生产加工20万头优质夏南牛产业化工程。依托南阳科尔沁公司和中原皓月公司开展夏南牛屠宰加工,年生产加工20万头以上。
夏南牛专业化交易市场:至2015年,在泌阳县建成一个年交易活牛60万头、肉牛生产资料和牛产品50万吨,全国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科技含量高的示范性夏南牛专业化交易市场。
相关链接:肉牛养殖是一个关联度最广的产业。上连种植业。消耗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产生大量的有机肥,生产出人们所需的高蛋白食品,是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的朝阳产业。一头夏南牛自出生到2岁屠宰,可吃掉3000㎏秸秆(折合干物质),产生10吨有机肥,相当于150㎏标准化肥,生产出300公斤牛肉。下连加工业。为食品、药品、皮革等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中连服务行业。包括市场交易、餐饮、交通运输等,可以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肉牛养殖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仅养殖环节就可以安排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