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当前,我国家畜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诸多矛盾,主要表现为:既要以低成本进行养殖生产,又要保证产品的高品质;既要保证家畜健康,又要限制使用常规兽药、抗生素及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既要减少家畜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要不断提供畜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家畜有机养殖应运而生。
转变传统养殖模式 发展有机养殖
据统计,国外通过“有机畜牧业”生产的肉类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仅欧盟2000年就投入2.27亿欧元,专门发展“有机畜牧业”及其产品。有专家指出,“有机畜牧业”及其产品将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家畜产业要实现与世界接轨,就必须打破传统养殖模式,走有机养殖发展之路。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消除,“绿色壁垒”成为新时期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我国家畜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其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动物疫病也时有发生,而兽药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又造成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药物残留加重,致使畜产品质量下降,出口受阻。
有机养殖的家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饲料添加剂,不含转基因成分,产品符合人类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所以,有机养殖可以改变“绿色壁垒”造成的负面效应,扩大出口。
有机养殖由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限制使用化学合成药物,减少了药物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提高了畜产品安全质量,因而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他们为从传统家畜生产向有机家畜生产转化的农场农户提供政策扶持及财政支持,以弥补由这种转化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另外,其热衷于有机家畜产业的公共商业、社会团体及城市市民也自愿对该产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予以不同形式的支持。在发展有机家畜产业过程中,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大力提供政策扶持,给予尽可能的资金资助,使传统家畜产业尽快向有机家畜产业转变。
依托资源优势 走生态养殖之路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地理、地貌、气候类型多样,大西北、大西南、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均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我国资源优势加以合理利用,既能充分促进养殖生产,又能保持良好的生态循环,使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得到有机统一。
例如,我国南方虽然肉牛存栏量低,肉牛产业要实现飞速发展还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余量充沛、光热充分、植被覆盖率高且恢复能力强、饲草资源丰富等使之发展肉牛生态养殖具备了极大的优势。除此之外,南方还有丰富的稻草、玉米秸秆及小麦秸等资源,并且如果采取青贮、氨化、微生物发酵、揉搓等技术科学处理,还能进一步提高其营养价值。因此,充分利用南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生态养殖之路,将是我国发展有机家畜产业的有效途径。
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在分析中国南方肉牛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时指出:“一直以来,我国肉牛产业都是‘异地育肥’。因为活牛输出地有大量相对集中的母牛存栏,当地育肥用的饲料资源不能满足育肥需要,当地屠宰加工条件不足以消纳掉育肥牛,所以采取了活牛南运或者‘异地育肥’这种传统的生产模式。但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这种不经济、安全性能低、效率低下的传统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他同时提出了“活牛不出省,牛肉天下行”的高效产业模式。并指出这种模式将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养殖的必然结果,必将成为肉牛产业的主流形式。
利用有机饲料 科学饲喂
有机家畜产业的核心是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使家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有机家畜养殖需要采取更为绿色环保的饲喂方式,所以在饲料的选择上,一定要科学合理。专家认为,饲料的主要部分应该来自养殖场自有的饲料种植基地或该地区与之有合作关系的有机农场,只有在有机饲料的数量或质量不足,或发生不可预见的严重自然灾害或人为事件以及极端天气状况时,养殖场才允许饲喂含一定比例的非有机饲料的日粮。
家畜每天应该饲喂适当的粗饲料,如本牧场的牧草、干草、玉米秸秆等。幼畜应喂养母乳或来自本品种的有机奶品,并规定只有在达到该家畜品种确定的最短断奶时间后才能断奶。
有机养殖是我国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使传统养殖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日益显示出其市场优势,因此家畜养殖业只要抓住机会,转变传统观念,大力发展有机养殖,提供更安全健康的畜产品,就一定会赢来光明“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