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在我国,鸡肉产量是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产品,鸡肉对猪肉功绩有很强的替代效应和缓解紧张作用。目前我国对猪肉生产的关注度较高,而对鸡肉生产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因此提高鸡肉生产的关注对猪肉的生产有极大的稳定作用。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未来我国肉鸡的生产发展将呈现四个趋势。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肉鸡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仍将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根据我国年牧业年鉴关于规模化肉鸡生产资料得出相关趋势,2003-2010年肉鸡出栏1-1999只和2000-9999只的规模明显减少、持续下降;年出栏数在10万只以上规模的比例呈不断增长之势。这说明规模生产的比重在不断的扩大,这也符合国际肉鸡生产的发展总趋势。
二、标准化程度快速发展
近年来,虽然我国肉鸡生产在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国外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农业部曾于2008年出台相关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示范推广工作,涉及品种包括生猪、蛋鸡、奶牛、肉牛、肉羊、肉鸡6个品种,在优势区域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并提出一个五年规划:到2015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要提高,要做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0%-15%,其中达到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的5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排泄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三、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种鸡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祖代肉种鸡企业由1994年40家整合至2009年的13家;父母代肉种鸡企业由2003年1850家整合至2007年的700多家。纵观国际肉鸡生产,产业集中度更高,全球肉鸡育种公司主要集中在少数两三家,如安伟捷、科宝等,其中集中度比我国祖代肉鸡还要高,起都是大型的跨国集团。
从商品代肉鸡看,2010年前十大肉鸡公司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比前几年有了大的提高,但与美国相比(美国前十家肉鸡公司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72%),我国商品肉鸡生产的集中度提升空间还比较大。另外,就全球行业来说,国内单个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的提高、壮大。
四、区域集中度不断提高
通过对2003-2010年排名前十位产业集中度分析,2003年全国前十位的省区比重为73.16%,至2010年,8年间增加到78.35%,增加5.19%。说明前10位省区肉鸡产量占全国的产量正不断提高。从整体看,我国肉鸡生产集中度东、中、西递减的趋势,东部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