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数据:猪肉再成CPI稳定剂
9月,全国CPI同比上涨1.9%。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尽管鲜菜价格一如既往地成为推高CPI的重要推手,同比上涨11.1%。但从环比来看,鲜菜价格下降5.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17个百分点。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胡迟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今年以来一直在CPI中唱主角的鲜菜价格单向上涨,很大原因是由于蔬菜种植机械化替代程度较低,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
值得注意的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上月同比下降6.0%,影响居民价格消费总水平下降约0.4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7.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6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在上月成为拉动CPI放缓的最大力量。
从环比来看,除了鲜菜价格和水产品价格出现小幅下降之外,其他食品价格仍然保持上涨态势。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其他几类非食品价格,除了交通和通信价格在同比上出现小幅下跌之外,其余几类不论在同比还是环比上均呈现上涨态势。
CPI已经连续三个月在“2”左右徘徊,9月又重回“1”时代,数据表明现阶段物价处于低水平运转。但老百姓却没有明显地感觉到物价水平在下降。
对此,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现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姚景源14日在昆明举办的“昆明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高峰发展论坛”上表示,现行的物价呈现出在以肉、禽、蛋、菜为主的结构性上涨特征,越是接近民生的产品涨得越厉害,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农业基础太薄弱。
分析:年内CPI可能保持在3%以内
姚景源15日表示,今年CPI上涨幅度保持在4%以内完全可以实现。一方面是国家经济衰退,大宗商品的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输入性通胀得以减缓。另外国家也在加大惠农支农的力度,农产品的价格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胡迟认为,今年CPI甚至可能保持在3%以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今年以来通胀持续走低,未来4个月可能出现适度反弹,但全年有可能保持在3%以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此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的CPI有望保持在2.7%左右。
对于与CPI密切相关的货币政策,胡迟认为,“现在的增速已经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了,稳增长的目的也已经达到,未来货币政策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动。”
经济学家马光远则提示,CPI虽然重返“1”时代,但环比是上涨的,另M2增速超出预期,未来物价不容乐观,“明年中国温和通胀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姚景源也指出,尽管现在CPI处于低位,但也不可过度乐观。
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1%,再次刷新新低。从环比来看,全国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降幅继续双双收窄。
在胡迟看来,PPI环比收窄,为经济企稳信号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据。部分专家同样认为PPI环比降幅收窄是一种积极信号。
牛犁表示9月份出口数据已经实现了反弹,经济有望实现企稳回升。但他同时指出,PPI的同比降幅还在加深,企业依然面临着严重困难。市场也有声音认为,PPI降幅继续加深或将成为支持降息的理由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院巴曙松也持该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