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中国养猪难,笔者认为市场不稳定风险大是很重要一点,还有就是融资难、没有资本,抗风险能力就低了。要改变现状国家应该加大投入,畜牧部门应该建立一个系统,对全国个地的小规模以上的养殖头数急时公部,防止供大于求。养殖户应该改变关念,作综合农业,就是在发展一些与养猪有关的产品出来,这样抗风险就强了,资本方面国家应该在加大点服持。美国猪肉未必比中国猪肉好吃,但是,美国生猪养殖的成本之低,确实令中国同行“望尘莫及”。而且美国现有养猪场主要分布在玉米生产集中的地区、北部平原区和大湖区附近的州。这些地区生产了美国70%以上的玉米,为养猪企业提供了充足、廉价的饲料。目前,美国生猪价格折合成人民币每公斤9.5元,欧洲折每公斤11.5元;中国目前为每公斤17元左右,是美国的1.79倍,欧洲的1.48倍。如此巨大的价格优势,让美国猪肉得以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美国农业部11月份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猪肉8224.7万磅,创下2000年1月以来单月自美进口猪肉的最高历史纪录。
美国猪肉价比我们便宜一半,说明了什么?且不说美国的饲料价格比我们还便宜,单就大规模养殖这一点,就足以显现巨大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效益,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使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降低。美国去掉头尾的猪肉离岸价只有每公斤1.9美元,按现在汇率计算,每公斤价格只有12元人民币,即使加上运费,卖到中国价格还低于中国现在每公斤30元左右的价格。由于大豆、玉米等主要养猪饲料都是美国自产,饲料成本低,加上大规模养殖能够产生规模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即使美国的肉价便宜,相关企业也能有盈利空间,一头猪的利润一般在3-7美元左右,大型企业的利润相当可观。
中国作为世界养猪第一大国,生猪70%以上却来自于散养户,何谈规模效益?我国的屠宰大户如双汇、雨润等,他们天天杀猪,养猪却十分有限,还是要从广大的散养户手中收猪。生猪价格上涨,农户蜂拥而入;生猪价格下跌,农户锐减养殖量。周而复始,猪肉价格也陷入了暴涨暴跌的怪圈。一会儿是“肉贵伤民”,一会儿是“肉贱伤农”。
市场经济之下,农民的观念落后,信息滞后,即使养得一群肥猪,却常被市场这一只无形的手无情玩弄。在中国,养猪很难。一位养猪大户曾抱怨现在养猪有“四难”,突出表现在用地难、治污难、融资难、用工难。这些年养猪的成本一直在涨,其中包括房租、地租、水电费、利息、人员工资等,还有猪仔、饲料等成本。如果再遇到猪瘟,那么养殖户可能血本无归。
正因为此,农民一旦养猪赔钱了,他可能几年不再养猪。供应不稳,猪肉价格剧烈波动就不奇怪。这几年,一直传着网络新贵们要改行养猪,结果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规模化养殖这条路是对的,但是一切还得看行动。对消费者来说,安全、便宜、味美的产品是最重要的,中国可以学习借鉴美国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多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