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猪肉价“跌跌不休”,相关专家却认为,根据市场一般规律,下跌只是暂时,后期仍会有反弹。
散户养殖存在致命弱点: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生产环节周期较长,散户只能单一依赖过往猪肉价格来决定生猪养殖量,这种决策模式就容易造成“追涨杀跌”。相比之下,规模化养殖更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生猪供给。
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规模养殖时代的来临,“猪周期”将越来越不明显。规模猪场的生产能力趋于稳定,排除季节性波动和突发疫病,未来剧烈的波动会越来越小。
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红颂认为,应对生猪市场波动,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兼顾眼前和长远。从长远看,要遵循市场的规律,尽早推出生猪期货。目前可考虑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的“生猪订单”交易,先按合理价格卖出生猪订单,再安排生产,实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专家建议,小散养殖户应选择节粮型、生长快、抗病性强的品种养殖。借助养殖协会或成立合作社统一采购饲料、疫苗等,降低成本;改变单打独斗,通过“抱团”形成议价权。
企业向管理要效益,严格控制成本;优化调整猪群结构,在猪价低位的时候,更新淘汰产能落后的能繁母猪,提高养殖场生产效率;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差价,可尝试单独或联合在社区试点建立直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