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近日,青海省大通牦牛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强烈关注,其摄制组到青海大通种牛场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拍摄和影片制作。面对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摄像机,乌兰县铜普镇察汉诺村的龙生林非常开心。来自大通种牛场繁育中心的殷满财主任,说这牛带野性正是它的一个优点呢。在现场他解答牧民的养殖问题,也向中央电视台编导证实了牧民的测算。大通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初生、6月龄、18月龄体重比原群体平均提高15%~27%;牦牛越冬死亡率连续5年的统计小于1%,觅食能力强,采食范围广。作为当地一个特色养殖品种,大通牦牛已经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截至目前,大通种牛场已经建成草场围栏50万亩,畜棚85座,高原牦牛繁育中心1座,还实现了电网全场覆盖的目标,为现代化良种培育和系统科研项目实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据悉,大通种牛场是我国唯一的以繁育良种牦牛为中心任务的国有种畜场。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92公里,场区内山间谷地重叠,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是一个曲径通幽、景色优美的天然牧场,以饲养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品种牦牛为主。早从1983年开始,该种牛场就与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一起,采用人工授精方法对家养牦牛进行提纯、复壮,并加以研究。经过20多年的辛勤努力,最终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
大通牦牛的育种母本是高原牦牛,育种父本为野牦牛,其育种种牛都是从大通种牛场适龄母牛群中,挑选体壮、口轻、毛色为黑色的母牦牛组成的基础母牛群。大通牦牛具有明显的野牦牛特征,嘴、鼻、眼睑为灰白色,具有清晰可见的灰色背线;公牛均有角,母牛多数有角,体型结构紧凑,偏向肉用,体质结实,发育良好,体重、体尺符合育种指标,毛色全黑色或夹有棕色纤维,背腰平直,前胸开阔,肢高而结实。
大通牦牛爱“撒野”,也正是这种特有的野性让种牛场的科研人员偷着乐。长期以来,牧民所养的牦牛近亲繁殖,管理粗放,甚至有人说牧民都把牦牛养成了“狗”。将野牦牛高大、强壮、野性等强势基因引入到家牦牛,实现家牦牛的更新换代,是青藏高原几代畜牧科研人员的梦想,大通种牛场将这个梦想变为了现实。
目前,大通种牛场的成果已经覆盖青海全省6州1地1市39个县,并辐射到新疆、西藏、内蒙、四川、甘肃等全国各大牦牛产区。据不完全统计,大通牦牛后裔在推广区已达80多万头,为牦牛养殖区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百万牦牛复壮工程”将全力支持大通种牛场在青海省推广大通牦牛,期待大通牦牛最终能“撒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