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东面是一座叫平顶山的陡峭的山峰,南临轮廊清晰的龙王山,西有老虎山,东北有牛头山相望。在几间小平房四周,群山环绕,有满眼望不到边的绿树,在蓝天白云下,牛群安祥地踱着步,山羊在草丛里嬉戏着。南有一个水库,清澈见底,象宝石一般嵌在群山中。空气里透着花儿和清草的芬芳,牧羊人刘勤海时而闭上眼,时而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时而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一跛跛地追逐着那些“捣蛋”的羊儿。
打工族回乡搞养殖
今年41岁的刘勤海是安徽省庐江县乐桥镇桂元村冲东村民组人,自桂元中学毕业以后,他就象别的农家孩子一样开始外出打工,在江苏省常州市织过布,卖过水果和小菜,也卖过小吃。期间他结婚生子,直到儿子12岁时,他开始考虑回家找点事做。由于没读过更多的书,也没学过什么手艺,在并不富裕的家门口想吃好一碗饭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懂得最多的也就是养殖的活计,他开始四处张罗打听,于是在2010年,利用起离居住地不过500米的这片荒山搞起了养殖。“在外面流浪了十多年,一点成就感也没,最终还是想回家做点事,心里踏实些。” 刘勤海憨厚地笑着说。
养殖路上的血与泪
有了目标,刘勤海开始行动起来,他买来《养牛技术》《奶牛高效饲养新技术》《养羊致富》《土法良方防治牛病》《肉羊健康高效养殖》《养羊致富综合配套新技术》等数十册专业书籍和光盘开始自学。这一年,他还向泥河镇的养牛大户学习一些饲养管理、牛食配方等经验。“做学生时还没这么努力过呢。”刘勤海说。
2010年2月份,他将外出挣得的8万元家当全部拿出来,到山东省一个基地买来30头小牛犊子进行饲养。由于这里的空气好、水质好,阳光又很充足,散养的牛很精神,长势又好,刘勤海扳着指头算算到年底,约莫能转手能赚上十余万元,他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有了扩大规模的想法。于是在8月份,他东挪西借,还贷了三万元的款,又去基地买了30头小牛犊子。令他没想到的是,两个月一过,这后捉的小牛犊子感染疾病相继睡倒,再也起不来。他四处请来兽医给牛犊子治病,有一个晚上付出的治疗费就达万元。牛犊子拉血,刘勤海的心也在滴血,随着25只牛犊子的死亡,他也大病了一场。这年10月初,他在整理牛棚的遮阳棚时,从三米多高的梯子上摔下,尽管花了5万多元的医疗费,仍造成了股骨骨折并留下了残疾。这一年,他投入的10多万元血本无归。
摔不倒的牧羊人
在什么地方摔倒,就要在什么地方站起来。刘勤海有一颗坚强的心。他始终认为那一批牛犊子出事是由于防疫不到位造成的,于是,他开始在网上搜索,转换购牛基地。2012年,他从山西省购买了50头小牛犊子。并与人合作,在浙江买了七个品种50多只羊羔,目前已发展到100多只。“常放放牛羊,让牛羊增加运动量,见见阳光,对它们健康有好处。”言谈中,刘勤海的话语不亚于专业人士。现在,每天放养牛羊成了他的必修课。由于他养殖的牲畜肉质好,引得周围不少人专程前来购买,去年自12月份起,庐江城里的、白湖的不少镇外人及本地人上门购买牛肉,让刘勤海一家忙碌到夜不能眠。腊月间,他请了10个人帮忙都应接不暇。
下一步,刘勤海准备扩大规模,把自己摸索到的一些养羊养牛技术传授给周边农民,让大家一起养殖,一起致富。冲东村委会对刘勤海的勤劳致富给予肯定,并在去年为他申报了镇里的农民工创业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