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近日,央视曝光“挂羊头卖鸭肉”事件后,消费者纷纷弃食“混合羊肉”。与此同时,众多拥有经营执照的售肉实体店家频频接受工商、卫生和检疫部门的严格抽查,“混合羊肉”一时身处人人喊打的局面,虚假食品、有毒食品为何一再挑战消费者底线,食品安全难道真的只是遥远的曾经吗?
现象
近日,平阴警方在配合工商部门查处过程中,查获了一家“黑心作坊”。经检查,在该作坊营业的半年时间内,就有6000余公斤假羊肉片流向市场。
假冒的羊肉片,均是用外地销售的冷冻鸭肉卷制作的。其源头又在哪里?据平阴警方介绍,其也曾到聊城高唐针对鸭肉卷生产厂家进行追查,发现商家实际是在打“擦边球”。
危害:
据了解,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加工肉卷时会注水。食品用保水剂是一种复合磷酸盐,在肉制品中,每千克不得添加超过5克。要是一百斤加一斤,就等于超标了100%。
专家表示,复合磷酸盐超量可能会造成人体的钙流失,特别对于一些老年人、青少年、孕妇,潜在的危害风险是很大的。
分析:为何食物造假一再风行
需求旺盛
市场需求是造假的关键前提,据了解,由于烧烤、火锅盛行,很多地方每斤均价已经突破30元大关,市民吃起牛羊肉来有点奢侈。一度肆虐的“牛魔王”重新来袭,而高价的羊肉则被誉为“羊贵妃”。
暴利驱使
如果拿市面上10多元一斤的假羊肉冒充出售的话,一斤羊肉的利润至少有一半以上。按照小型火锅店一天销售300盘羊肉计算,除去各种成本,光羊肉的利润至少为2000多元。这样高额的利润,让许多不法分子动心的同时,也促使他们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