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昨天是首届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二天,因为是周末,会场内人气比开幕首日更旺,出现了抢购农产品的热潮,很多摊位被挤得水泄不通。相比于外地来青的土特产,作为“坐地户”的青岛产名优农产品风头更劲,不少参展商带去的货物已经卖出了七八成。
热闹 市民争挤农交会
昨日一早,前往城阳的公交车上挤满了去参观农交会的市民。记者发现,从市南区发车一路上几乎没有乘客下车。一名373路车售票员告诉记者,农交会开幕以后,乘坐这一路线的乘客数量直线上升,增加的客流都是市区居民来看新鲜的:“373路线路长,可以从康宁路一直到城阳十五中,很多市民都选择在城阳批发市场下车,然后步行到会场。”
因为是周末,农交会会场的人气比开幕首日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维持现场秩序,保证安全,主办方在每个自动扶梯入口处都安排了两三名保安,以控制扶梯上的人流量。记者看到,不少市民的购物车里塞满“淘”来的各种农产品。“周末闲着没事,带着小孙子来看个新鲜,就当出来买菜了。”家住团岛的市民刘先生说,他准备从上午一直逛到吃晚饭,“我想多转转,买点正宗农产品回家慢慢吃。”
展会 本地产品风头劲
根据多数展位反映的情况,本届农交会上,本地农产品的销路特别好,签订合同的商家和现场零售成交额都大幅增长。“青岛当地有名的这些农产品不好买,听说市里很多地方卖的都不够正宗,价格又高,今天特意来淘点正宗货。”市民任女士的一席话说出了不少市民的心声。
城阳的杠六九西红柿和旺疃地瓜,即墨的蓝村大米,胶南的蓝莓,胶州的里岔黑猪肉,胶南的琅琊鸡鸡蛋记者看到,农交会一楼展厅是人气最旺的地方,每个展位前都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相比于外地农产品,这些“本地和尚”更受市民青睐。“我总共带来了200多盒鸡蛋,一个鸡蛋卖两块五,每盒15个,现在已经卖出去140多盒了。”在胶南展区内,专门售卖琅琊鸡鸡蛋的徐桂芝忙着给顾客递货、找零,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莱西展区,董家山后翡翠韭菜只剩下了最后几盆,却围了一圈顾客等着买。
商家 稀罕物引大客户
在农交会现场,各式各样的盆栽蔬菜让人看花了眼。其中,岛城一家单位带去的盆栽红灯笼辣椒格外抢眼。这棵盆栽辣椒有一人多高,翠绿的叶间挂满红彤彤的果实。“这种辣椒是青岛农科院的研究成果,产量特别高,一棵就能结十五六斤辣椒,是普通辣椒产量的五六倍。”展位负责人王倩介绍说。
“因为数量少,我们带来的产品里,有一些是只展不卖的。”寿光一家蔬菜基地的负责人崔先生介绍说,本次农交会期间,他们总共带来了30多盆盆栽蔬菜,“有盆栽辣椒、韭菜、茄子、生菜、油菜、西瓜、草莓等近二十种。”崔先生说,虽然没有进行零售,这些新奇的产品却为他带去了大生意:“开展两天以来,已经有四五个商家有意跟公司签合同,进行长期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