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宁夏海原县九彩乡地处海原县南部,属纯回民聚居乡,种草养畜具有传统优势。当地政府计划通过实施品种改良,普及人工冷配技术和推广“三贮一化”技术,利用3年时间把九彩乡建成肉牛繁育基地,打造宁南山区具有较高影响的肉牛养殖大乡,打造海原县“草畜第一乡”。目前,九彩乡已经和宁夏夏华肉食品有限公司等两家区内知名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达成初步协议,建立“企业+协会+养殖户”的草畜产业发展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今年,九彩乡新建棚圈400座,新建新庄村路渠肉牛养殖改良专业合作社1个,培育了6个整村养牛示范村,建成了九彩村肉牛养殖园区2处,新种植紫花苜蓿1.4万亩。截至目前,该乡紫花苜蓿累计种植面积达6.7万亩,牛、羊存栏量分别达到4687头、1.96万只,现有标准化棚圈950座。与此同时,九彩乡新庄村投资360余万元的120座肉牛养殖棚圈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养殖户逐步开始进行肉牛补栏。
九彩乡在大规模发展牛、羊等传统养殖业的同时,一批养殖山鸡等“野禽”的特种养殖户开始在大山里悄然兴起。马湾村在外打工的杨国宝就是看好了“野禽”养殖,2009年回乡投资“野禽”特种养殖,今年又投资20万元扩建了养殖场,并开始自己孵化雏鸡,销售种苗。截止目前,由他建设的海原国宝特种养殖场出栏“野禽”3000多只,收入30多万元,预计到年底还将出栏“野禽”5000多只。
“野禽”养殖的利润空间被许多养殖户看好,从今年开始,马湾村一些村民在杨国宝的带动下,纷纷投资养殖“野禽”。目前,九彩乡像杨国宝的海原国宝特种养殖场一样年出栏1万只“野禽”、毛收入超过100万元的特种养殖户有两家,还有规模较小的“野禽”养殖户4家。“黑林村年出栏2万只以上的‘野禽’特种养殖场正在建设中。”卢俊福说。黑林村是生态移民迁出村,等移民全部迁出后,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社会资金,在种树、种草修复生态的同时,发展“野禽”特种养殖。目前,九彩乡的“野禽”在西安、兰州、银川等周边城市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