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禽类食品安全 亟须正流清源 -新闻资讯-畜牧-三农网
禽类食品安全 亟须正流清源

禽类食品安全 亟须正流清源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5:22:10  点击:16

详情

  三农B2B网讯 速成鸡是不是工业化养殖带来的?“溜达鸡”和“圈养鸡”哪个更安全?市场上的禽类食品究竟能不能放心吃?禽流感发生后,很多消费者“谈禽色变”,“能不吃就不吃”,不少餐馆甚至取消了相关菜品。6月28日,在国家卫计委、中消协、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多部门参与的“禽类食品安全消费大家谈”上,多位业内权威专家对禽类消费进行“会诊”。

  担心:饲料喂养是否安全

  “很多消费者都关心,鸡是饲料喂出来的,还是粮食喂出来的?”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禽养殖研究员刘华贵表示,一些消费者担心饲料喂养的家禽,不够安全、营养。其实,饲料也是由粮食配制的,主要的原料是玉米和豆粕,还有各种添加剂,“有补钙、补磷的,适当补充可保证动物营养全面,长得也健康,抗病力就强,这是对饲料概念的正确理解。”

  而且,为防止家禽生病,饲料中也会添加一些抗生素,但只要合理地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添加,就不会产生安全问题,“常吃饲养鸡也不会产生抗生素的过度累积”,因为在制定国标时,各种食物的累积已经考虑在内。专家说:“最大的担心就是一些从业者和养殖户滥用抗生素、过量添加,加多了就将对人体产生危害,容易让人体产生抗药性。”

  陋习:为图新鲜“现宰现吃”

  “中国人爱吃鲜活的、现宰现杀的东西,包括鱼和家禽、生猪等,这实际上是陋习。”301医院营养咨询专家刘纳认为,畜禽宰杀后,需要一个排酸过程,马上食用口感并不好,应该有一个冷藏的过程,0~4℃冷藏24小时再食用,其实鲜味更强。

  “排酸过程,其实是把它体内的毒素排出去。”刘纳进一步解释说,比如说活鱼宰杀以后,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放置一定的时间,它的氨基酸会进一步分解,其鲜味会更强。

  “我们主张吃严格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因为它们经过了严格检疫。”刘纳表示,生产厂家应更加重视冷链生产和运输过程。“所有自然状态的活的畜禽身上都有微生物,都有细菌,也有病毒。经过处理的冷冻的肉食会更好。零下18℃的冷链,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保证更安全的消费。”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孙宝忠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更多的诱因是从业者的精神污染,价值取向出了问题。禽类食品从业者流动性大,专业素质需要培养。”

  中消协秘书长姜天波表示,禽类食品安全问题急需清源正流,应科学地研究和解决饲养环节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在流通环节,则应严加规范,并且鼓励企业从诚信和长远利益出发,让禽类食品信息更透明,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进而保护消费安全。

  出路:冷鲜产品取代活禽交易

  “禽类生产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规模化饲养。”活动中,来自农业部门的专家呼吁,虽然目前人们的禽类消费习惯难以一下改变,但着眼于未来,必须推进家禽定点屠宰和禽产品集中配送制度,加快推进品牌冷鲜禽产品和熟肉制品取代活禽交易的进程。

  中科院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蒋佃水表示,要让消费者得到放心的蛋白资源,没有大规模的养殖是不可能的。

  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者,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5师91团有关负责人郑重承诺,全面完善商品信息,除法定明示信息外,自愿将所生产(加工)禽类食品信息在预包装袋(手册)中明示,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