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家禽业重创 传导效应影响羽绒产业-新闻资讯-畜牧-三农网
家禽业重创 传导效应影响羽绒产业

家禽业重创 传导效应影响羽绒产业

作者:yhttedit   2020-04-17 15:21:54  点击:10

详情

  三农B2B网讯  最近一个多月,刘峰一直为“一根羽毛”而焦头烂额。

  “受禽流感影响,鸡鸭鹅等养殖量锐减,有的地方甚至大量扑杀,并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这导致了羽绒异常紧缺。”作为大连一家羽绒加工企业的原料采购人员,刘峰表示,现在本应是羽绒加工类及羽绒被服类企业生产的繁忙季节,但原料紧张使得羽绒行业的传统旺季蒙上了一层阴影。

  “无论是生产商还是供应商,整个羽绒产业正在面临供应链断裂的危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让行业始料不及的“传导效应”将会持续发酵,最终推动今冬羽绒制品的大幅涨价。

  禽流感引发羽绒紧缺,订单不敢接价格翻倍

  “现在,如果找到一家鸭子饲养场,我们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刘峰一脸苦笑地说,如今,羽绒原料供应严重不足,采购人员不得不到处找货源,甚至深入到偏远乡村。

  “前两天,我们终于在丹东发现了几家鸭子饲养场,并定购了一批鸭绒‘毛料’,预计过两天就能运回来,工厂正等着这批‘毛料’开工呢。”刘峰介绍,去年4月份,这种最初级鸭绒鸭毛的“毛料”每吨仅2万元左右,而现在已经上涨到4万~5万元了,价格翻了2倍以上。

  事实上,去年年底以来,羽绒制品产业就曾面临原料缺乏的压力,而禽流感产生的“传导效应”正在使这种紧缺局面雪上加霜。“对于羽绒加工及羽绒制品生产企业来说,零售渠道热销的冬季反而是它们的生产淡季。通常情况下,在其生产淡季时,羽绒需求和价格都会走低;然而,去年的‘冷冬’使得羽绒制品产业‘火热一时’,吸引了很多新入场者,由此对羽绒的需求量不降反升。而今年春天,禽流感使得羽绒原料紧缺的现状进一步加重。”大连奥芙雅羽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先生表示,受到羽绒原料供应不足影响,初步预计,该公司今年精细羽绒的产量或将下降50%左右。

  “现在,羽绒的原料严重短缺,有时根本收不上来,“毛料”的价格上涨了2~3倍。”大连权兴羽绒有限公司有关人员表示,现在,想要10吨“毛料”的话,往往能收上来三四吨就不错了。

  “一方面,初步估计,今年国内羽绒产量将减少30%~40%;另一方面,则是产业下游的羽绒制品企业增加的需求。”刘峰表示,往年这个时候,其公司正在大量接欧洲订单,现在,虽然每天平均能接20个左右的订货电话,但因为初级的羽绒“毛料”紧缺,有的订单他们根本不敢接。

[page]

  各地企业“哄抢”东北羽绒

  由于羽绒原料紧缺,该产业链条上的相关环节都面临供应断裂的危险。“目前,国内共有羽绒加工类企业200~300家,而大连地区不足10家,这些羽绒加工类企业从养殖场收购最初的羽绒“毛料”,加工后将精细羽绒出售给羽绒制品企业;羽绒制品企业再用这些精细羽绒加工成服装和被褥等。如今,由于羽绒“毛料”紧缺,相关企业都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刘峰说,当前,一些羽绒加工企业和羽绒制品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开工不足问题。

  “以波司登为例,今年,其已接外贸羽绒服订单370万件,预计需用绒量300吨左右,但目前该公司还有160吨左右的羽绒缺口。”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羽绒原料的价高货缺已成为相关企业的最大压力。

  “不仅如此,羽绒原料短缺也正在打乱行业之前的格局和规则。”大连奥芙雅羽绒有限公司王先生表示,国内羽绒原料的主要产地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之前,各地羽绒加工类企业都赶赴上述主产区收购羽绒原料。而现在,南方等原料主产区受禽流感影响较大,当地相关企业反而来东北地区,比如开原、营口、丹东等地抢购羽绒,之前,固定客户和固定供应关系也都被打破了。

  羽绒服预计涨价30%左右

  羽绒原料紧缺正在引发一条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去年4月份,我们加工后的精细羽绒出厂价为每吨30万元左右,而现在已经上涨到60万~70万元了。”大连奥芙雅羽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先生表示,不仅如此,现在,羽绒的涨价趋势仍在继续,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最疯狂”时,甚至上演过每吨精细羽绒一天涨一万元,连续涨了一周。而精细羽绒如此高的出厂价前所未有,对整个产业形成考验。

  “对于下游的羽绒制品企业来说,面对的不仅仅是羽绒原料成本的提升,其生产的风险系数也大大增加。”刘峰解释说,羽绒攀升到“史上最高价”,而且严重缺货,这就使得交易风险提升。“如今,羽绒交易大都是全款现金结算,对于之前只需先支付一部分定金就可以取货的羽绒制品企业来说,这是一笔无形中增加的成本。”

  “根据当前羽绒的行情,初步预计,今年冬季,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价格或将上涨30%左右,也就是说,一件好一点的羽绒服零售价恐怕要接近2000元了。”业内人士表示,由羽绒原料价格翻番引发的危机将会在下一季继续发酵对于羽绒制品企业来说,消费者未必会完全接受这种成本上涨的转嫁,一旦羽绒服等价格突破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底线”,恐怕就没人买账了。所以,目前,有的羽绒服厂家已暗中减产或者转型,甚至设计、生产棉服来应对。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https://www.zxb2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