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农B2B网讯 中国牛奶需求的高速增长为新西兰获得全球奶粉定价权提供了条件。在国内供给无明显增长背景下,过去5年(2008年-2012年),中国对进口奶粉的需求从10万吨增长至60万吨,其中80%以上来自新西兰,中国进口量占全球进口总量的30%以上,占新西兰总出口量的38%,因此新西兰奶粉价格和中国的需求紧密相关。中国对牛奶需求高速增长,使得今年新西兰干旱造成的减产影响在价格上立即反应,目前没有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能满足中国市场这么大的供需缺口。而且中国妈妈坚持,不论价格多高,都让宝宝食用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些奶粉也主要是用新西兰奶粉制成的。
新西兰奶粉(三农B2B网配图)
中国消费的奶粉产品中,60%是以终端消费品的形式消费掉的,其中80%是婴幼儿配方奶粉,还有40%作为工业产品的原料,如烘焙食品、乳饮料、糖果等。这些都可以以进口奶粉作为原料。
2013年新西兰干旱是造成进口奶粉价格上涨的催化剂,但价格上涨的条件从5年前就已经具备。新西兰奶农具备市场定价能力,可以通过减产来抬高价格,并获得整体收入的提升,这种情形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为当南半球是产奶季节的时候(1-5月),新西兰基本控制了出口奶粉的供应,除了新西兰以外其他奶粉出口国,主要是欧盟和美国,即使在北半球是产奶旺季的时候也仅仅维持最低要求的供需平衡。新西兰在2013年的奶粉生产量相比2008年增长了一倍,并且大多数增量都用作满足中国的需求,出口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而欧盟,事实上2013年的奶粉产量相比2008年还下降了20%。2008年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也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更关键的是新西兰奶农积极扩大了牛奶产量,恒天然将其变成了一种适合销售至中国的有效方式,也就是原料基粉,这样中国的制造企业能够很容易的将其转换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给中国妈妈。其他有能力和新西兰竞争中国市场的产区都错过了中国奶粉需求爆发增长的时期,欧洲的农业政策实施配额制,牛奶收购价低,要通过农业补贴才能保证农民收入;而美国的政策则引导农户将精力集中在国内市场。
自2008年以来,新西兰产量的增长基本与中国需求的增长保持同步,大多数的奶制品增长都是按中国的需求来制造。2008年以前,新西兰奶粉产量增长很缓慢且基本和固体奶制品增长同步,2008年以前的30年新西兰奶粉产量复合增速大约仅3%。但2008年之后的5年,新西兰固体奶制品的增长33%,奶粉产量却增长了88%,主要是受中国需求增长的影响。
2009年至2012年,新西兰原料奶以7%的复合增速增长,新西兰以养牛作为事业,不会过度宰杀或增加产量,除今年干旱的特殊情况外,新西兰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在3%左右的增长。
短期之内,欧盟和美国的农业政策仍将持续,意味着其牛奶的产量将缓慢增长。欧洲2015年的出口配额会取消,但目前欧洲以脱脂奶粉生产为主,每个企业每年的增长都是通过大家协商确定,即使配额取消后投资建设全脂奶粉,也要3年后才能形成补充;其他拉美国家和东欧国家即使加快扩大产能,也要花近十年的时间才能克服基础设施差和生产效率低的不足。但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需求增长很快。因此,短期内新西兰将继续掌控全球奶粉出口。